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生理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卫星DNA (satdliteDNA )。
【答案】是指真核细胞染色体DNA 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其高度重复序列因组成不同而在主带旁自成一条或数条条带
2. 限制酶图谱
【答案】限制酶图谱是指同一DNA 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 的结构进行分析。
3. 核苷。
【答案】核苷是指各种碱基与戊糖通过C-N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 端粒酶
【答案】端粒酶
为模板催化端粒
5. 基因。
【答案】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或RNA 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基本单位,其化学本质为DNA (对于RNA 病毒则是RNA ),主要包括编码序列、间隔序列和调控序列。
6. 酸中毒。
【答案】人体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饥饿或糖代谢障碍),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机体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酸分解来供给,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酮体,当酸性的酮体进入血液后,就引起了血液的pH 过分下降,从而造成酸中毒。
7.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答案】错义突变是指在蛋白质编码区,突变的密码子编码不同的氨基酸,突变结果导致一种氨基酸残基取代另一种氨基酸残基的点突变。
8. 硝酸还原作用。
【答案】硝酸还原作用是指硝酸态氮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还原为氨的过程。
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逆转录酶,由和蛋白质组成,组. 的重复序列互补,而其蛋白质组分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以分中含有一段短的模板序列与端粒的合成,将其加到端粒的端,以维持端粒长度及功能。
二、问答题
9. 列出一个转座子插入到一个新位点所要求的步骤。
【答案】步骤包括:(1)首先,在靶位点处产生一个交错切口;(2)接着,转座子与靶位点连接;(3)最后,填补插入位点两侧的单链区。
10.如何通过实验证实在复制叉区域存在许多小片段(Okazaki 片段)?
【答案】用带标记的脱氧三磷酸核苷酸作为合成DNA 的原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加入碱溶液使合成停止,检查 发现标记出现在小片段DNA 上,追踪标记发现带标记的DNA 分子质量相同而且在细胞DNA 中占较多的比例。
11.什么是生物膜?研宄生物膜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生物膜是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的总称,生物膜是由极性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厚约6〜10nm ,是构成细胞结构最基本的组分之一。
(2)真核细胞除了有把原生质与环境隔开的质膜外,还拥有复杂的细胞内膜系统,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质体膜等。这些膜系统不仅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性屏障,而且直接参与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发生、分化、生长、分裂以及细胞免疫、代谢调节、神经传导、药物和毒物的作用、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等,都与生物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生物膜已经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中最活跃的高科技研宄领域之一。
12.假定你使用脂肪细胞来研宄. 肾上腺素受体(GPCR ),此受体通过cAMP 和PKA 激活对激素敏感的脂肪酶,导致在需要能量的情况下脂肪酸的释放。当你将哺乳动物脂肪细胞与肾上腺素接触8h ,期间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测定一下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正如预期的那样,到3h 的时候,脂肪细胞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以后的2h 产率开始下降,最后在剩余的时间里达到稳定的状态。解释导致脂肪酸产生波动的原因?
【答案】在长时间与肾上腺素接触以后,GPCR 对激素产生脱敏。GPCR 在细胞液部分的Ser/Thi•受到PKA (许多GPCR 下游的效应物)和BARK (—种对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的激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修饰。
随后抑制蛋白与这些磷酸化的位点结合,阻断受体的激活。此外抑制蛋白导致脱敏的受体被内吞,进入细胞内的一种被称为内体的囊泡。于是,产生脂肪酸的细胞因为受体的失活和内在化,导致脂肪酸的产率下降,但进入内体的受体可以去磷酸化,并重新回到质膜上,再次被激活。当受体的脱敏和再激活达到平衡的时候,脂肪酸的释放将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13.下列各种核酸酶的专一性及水解产物是什么?
(1)胰核糖核酸酶;(2)蛇毒磷酸二酯酶;(3)牛脾磷酸二酯酶;(4)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I ; (5)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III 。
【答案】将各种酶的底物、切点专一性及其产物列成如表:
表
14.大肠杆菌既可以通过光复活系统,也可以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来修复由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如何通过实验区分这两种机制?
【答案】切除修复需要将嘧啶二聚体切除掉,换上正常的胸苷酸,而光复活机制是通过光复
活酶直接破坏嘧啶二聚体的环丁烷环而修复嘧啶二聚体。因此可以用标记的胸苷追踪修复过程,如果出现在修复后的DNA 分子上,则修复的方式是切除修复,否则就是光复活机制。
15.缬氨霉素(valinomycin )是一种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把它加入到活跃呼吸的线粒体中,发生如下几种现象:ATP 的产生减少,氧消耗速度增高,热被释放,跨线粒体内膜的pH 梯度增高。缬氨霉素是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还是抑制剂? 请根据该抗生素对线粒体内膜转运
予以解释。
【答案】缬氨酶素的加入所产生的效应与解偶联剂的作用基本一致的。在进行呼吸的线粒体中,当电子传递时
,
当一个质子从基质转移到外侧,产生质子梯度和跨膜的电位。用来合成ATP 的大部分自由能来自这种电位。缬氨酶素与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该复合物穿过线粒体内膜,离子亦作相反的转移。结果是膜两侧的正电荷的能力质子通过电子传递而被转移时,一个
总是平衡的,跨膜的电位也消失了。于是就导致了没有足够的质子推动力推动ATP 的合成。换句话说: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的偶联被解除了。与ATP 合成效率减少相反,电子传递速度显著升高,其结果是梯度、氧消耗量以及热量散失都增大。
16.为什么乙酰CoA 特别适合于用作丙酮酸羧化酶的激活剂?
【答案】丙酮酸羧化酶只有在乙酰CoA 浓度升高时才能被激活。一方面,当细胞的能量需求因缺乏草酰乙酸而不能被满足时,乙酰CoA 的富集即可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以催化回补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另一方面,当乙酰CoA 浓度因细胞的能量需求已被满足而升高时,丙酮酸将经由糖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