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军事医学科学院)822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杂合体。

【答案】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体自交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2. 免疫。

【答案】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3. 单倍体。

【答案】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该物种的单倍体。

4. 次生结构。

【答案】次生结构是指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5. 同地种形成。

【答案】同地种形成是指初始种群的地理分布区相重叠,没有地理上的隔离,这种情况下的新种的产生。

6. 细胞连接。

【答案】细胞连接是指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成特定的连接。

7. 遗传变异现象。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的现象。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8. 细胞周期。

【答案】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后者包括DNA 合成期(S 期)以及S 期前后的2个间隙(期)。

二、填空题

9. 抗原所含的某种物质与机体自身所含的某种物质十分相似时,淋巴细胞失去了_____能力,导致抗体同时攻击两者,称之为_____。

【答案】识别;自身免疫疾病

10.呆小症是由于幼年_____缺乏所引起的,而侏儒症是由于儿童生长期_____分泌_____的缺乏导致的。

【答案】甲状腺素;垂体;生长激素

【解析】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至少分泌7种激素(蛋白质和多肽类):生长素、催乳素、促黑激素(不通过靶腺而发挥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卵

,对相应靶腺的发育及分泌功能起促进作用。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引起呆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小症;人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将患巨人症。

11.捕食现象是指动物吃动物,也是群落物种间最基本的相互关系之一,前者称, 后者称。

【答案】捕食者;猎物

【解析】捕食是生物交互作用的一种,通常指一种动物(称捕食者)以另一种动物(称猎物)为食的现象;广义捕食则包括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植食)以及茅膏菜、捕蝇草、瓶子草、猪笼草和狸藻等少数植物捕捉昆虫将其消化以吸取含氮物质的情况。

12.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称为_____。

【答案】反射弧

1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指染色体结构发生不正常的变化,主要有四种: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倒位是指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14.在细胞质的最外层有细胞膜,它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质部分,可见到管状或扁囊状结构的_____,其表面排列着_____,它是由蛋白质和_____组成的,在这里以氨基酸作为原料合成了蛋白质。分散在细胞里的_____,在其嵴状结构上的粒子,含有跟_____有关的酶。

【答案】内质网;核糖体;

线粒体;A TP 合成

15.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共同作用能诱导体外培养的植物愈伤组织生根或出芽,细胞分裂素浓度比生长素浓度_____时,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细胞分裂素浓度比生长素浓度_____时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答案】低;高

16.真菌门中纲的种类最多的是_____。

【答案】子囊菌

【解析】真菌门依据有性生殖器官或有性孢子的特征,分为四大类:接合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其中子囊菌纲植物是真菌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约1950属,15000余种,分布广泛,在很多植物体和动物体上都能找到。

17.吗啡、海洛因等药物的副作用是可_____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_____反馈,从而产生药物依赖性。

【答案】抑制;负

18.两只基因型为

【答案】51

的动物交配,基因A 和基因b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预期“AB ”个体是_____%。

三、简答题

19.简述生物耐受性的最小因子法则。

【答案】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生物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称为生物的耐受性范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受性定律。具体可定义为: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

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这就是耐受性定律。

等对耐性定律作了如下补充:

(1)同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对一个因子耐性范围很广,而对另一因子的耐性范围可能很窄。

(2)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广的生物种,其

分布也广。仅对个别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广的生物,可能受其它生态因子的制约,其分布不一定广。

(3)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通常在生殖生长期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最严格,繁殖的个体、种子、卵、胚胎、种苗和幼体的耐性范围一般都要比非繁殖期

的要窄。例如,在光周期感应期内对光周期要求很严格,在其它发育阶段对光周期没有严格要求。

(4)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适宜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一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