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24专业理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八大山人

【答案】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僧”之一,名朱耷。其绘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

2. 仰韶文化

【答案】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4. 宋四家

【答案】“宋四家”指的是北宋书法家中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书法皆属“尚意”一派,但又各自成法。苏轼是“宋四家”之首,是“尚意”书风的倡导者。他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搓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未、晃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代表作有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犊、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

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代表作有行书《蜀素帖》。蔡襄的书法取法晋唐,讲究古意与法度。其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自成一体,非常精妙。代表作有行书《澄心堂帖》。

5. 《惜春作画》

【答案】《惜春作画》是清末“泥人张”第一代艺人张长林所作的彩色泥塑组像,取材于古典小说《红楼梦》故事。作品高三十一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贾惜春在大观园暖香坞作画为内容,描绘惜春正在聚精会神地运笔作画,两旁少女二人一坐一立,正在会心地欣赏惜春的传神妙笔。人物刻画真切生动,是“泥人张”的传神佳作。

6. 《收租院》

【答案】《收租院》是指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全部泥塑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7个部分。以连续性的情节,展示了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体,所塑人物形象准确,身分、年龄、个性各不相同,人物神情生动逼真,是中国现代雕塑之代表性作品。

7. 《历代名画记》

【答案】《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370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8. 《孝子画像石棺》

【答案】《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二、简答题

9. 谢赫“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六法”的内容: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变现的最高准则。“气”是艺术

家对自然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而“气”与“韵”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中的“韵”,取决于如何把握住这个“气”。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这功力不仅体现一般“笔力”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笔势”上。

(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元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阶艺术之表现形式。

(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艺术家可以不受制于实际呈现的具象对象的客观自然的色彩,可以自由而富有个性化地按照自己的创作习惯与创作需要来进行“赋彩”,以达到该艺术家所要描绘图画的个性化的,甚至是意外而美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构图,使得作品整体既结构和谐完整义有气势。

(6)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反映出艺术家的功力深厚。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10.顾恺之有哪些艺术方面的成就?

【答案】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其艺术成就包括:

(1)绘画成就

①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同时他也擅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②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二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2)绘画理论成就

①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②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