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南开大学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200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

专业:行政管理

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为什么说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公共政策的基本分类及其意义。

3.政策评估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4.政策问题的认定及其意义。

5.中国政府扶贫政策手段及其评价。

6.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政策过程的政治分析。

2.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参考答案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

专业:行政管理

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为什么说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公共政策的基本分类及其意义。

答:(1)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以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公共政策可以有多种分类

①从层次上看,公共政策可以分为元政策和基本政策两种。元政策即指制定政策的政策,它强调的是规范与引导政策制定行为为本身的准则与指南。元政策决定着哪些组织和个人按照怎样的程序、依据什么样的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制定政策,它涉及整个政策应作为制定具体政策的指导方针。它规范了一定历史阶段内,制定具体政策、引导社会方向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应依据的基本假设和应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一种主导政策。基本政策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的针对全国所有机构的根本指导原则;另一类是规范某一领域各部门开展实际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

②着眼于时间与行动的归属,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实质性与政府准备采取的行动有关;程序性的政策涉及由谁采取行动或怎样采取行动。因此,程序性的政策有时并无实质性内容,而仅仅是对某些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的一种规范。但程序性的政策有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后果,因为,它十分关心怎么行动或由谁来采取行动才有利于政策兑现。

③将公共政策分成分配性的、调节性的、自我调节性的、再分配性的以及规制政策。分配性的政策是当政策涉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时,受益人是特定的群体;调节性政策与限制和约束个人与罢休的行为有关。这类政策强调约束受调节个人与群体的行为,约束他们的自由与权力。它与分配性政策相反,分配性政策一般是着眼于增加相关个人与群体的自由与权力。自我调节性或再分配性政策与调节性政策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也要对某一事物和受调节对象进行约束或控制。但自我调节政策还可保护和促进受调节对象的自身利益,这一点与调节政策不同。

④物质性的政策和符号性的政策。前者是将实际有形的资源或实质性的权力提供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