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无线城域网WMAN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现在已经有了什么标准?

WMAN 的主要特点是可扩展、【答案】长距离、大容量,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接入(固

定的、移动的、便携的)。

已有标准包括:IEEE802.16d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IEEE802.16e 支持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

2. “无条件安全的密码体制”和“在计算上是安全的密码体制”有什么区别?

【答案】无条件安全的密码体制是指无论截获者获得了多少密文,在密文中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唯一地确定出对应的明文,则这一密码体制为无条件安全的,这在理论上是不可破的。

在计算上是安全的密码体制是指密码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被可以使用的计算资源破译,这在计算上(而不是在理论上)是不可破的。

无条件安全的密码体制是理论上安全的,计算上安全的密码体制是实用上安全的。

3. 假定TCP 在开始建立连接时,发送方设定超时重传时间RT0=6秒。

(1)当发送方收到对方的连接确认报文段时,测量出RTT 样本值为1.5秒,试计算现在的RTO 值。

(2)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报文段并收到确认时,测量出RTT 样本值为2.5秒,试计算现在的RTO 值。

【答案】(1)据RHC2988建议,

值。初次测量时,

后续测量中,

依题意,RTT (1)样本值为则

(2)

第 2 页,共 31 页 其中RTTd 是RTTs 的偏差加权均

4.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主机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 试问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答案】(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 共30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为:99+1=100;

(3)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长度为:179-100+1=80(字节);

(4)因为此时收到的报文段的最后一个序号为69, 当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B 向A 发送确认,所以这个确认号应为70。

5. 在TCP 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这里每一种算法各起什么作用?“乘法减小”和“加法增大”各用在什么情况下?

【答案】(1)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 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 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 的数值。慢开始作用: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 ,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2)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 就增加一个MSS 的大小。拥塞避免作用:这样可使拥塞窗口cwnd 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3)快重传: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 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提示。快重传作用:由于不用等待重传计时器到时,所以采用快重传后可以使整个网络的吞吐量提高;

(4)快恢复:①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 时,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 减半;②由于发送方现在认为网络很可能没有发生拥塞,因此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cwnd 不是设置为1,而是设置为ssthresh 减半后的值,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使拥塞窗口缓慢地线性增大。快恢复作用:采用快恢复这样的拥塞控制方法使得TCP 的性能有明显的改进;

(5)①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 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0.5。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 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②加法增大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往返时间),就把拥塞窗口cwnd 增加一个MSS 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増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第 3 页,共 31 页

6. 什么叫显式路由选择?它和通常在因特网中使用的路由选择有何区别?

【答案】显式路由选择是指由入口LSR 来确定分组在进入MPLS 域以后的转发路径的工作方式。

显式路由使用流量工程技术或者手工制定路由,不受动态路由影响,路由计算中可以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如策略、COS 等级),每个LSR 不能独立地选择下一跳,而由LSP 的入口,出口LSR 规定位于LSP 上的LSR 。提前为数据分组指明预定义路径,因此不再需要在沿途每一节点上做出路由选择决定。对于通信工程、QoS (服务质量)和防止路由选择循环,显式路由选择很有用。它要求提前建立路径,有些可在IP 网络中用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完成。源路由选择是显式路由选择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端系统发现通过网络的路径。

7. 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和时延抖动对缓存空间上限的确定有何影响?

【答案】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取决于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

当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已确定时,缓存空间的上限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成正比。 时延抖动越大,缓存空间也应更大。

8. 再重新考上题文件分发任务,但可以把这个非常大的文件划分为一个个非常小的数据块进行分发,即一个对等方在下载完一个数据块后就能向其他对等方转发,并同时可下载其他数据块。不考虑分块増加的控制信息,试计算整个大文件分发到所有对等方的最短时间。

【答案】在P2P 方式下所有主机都下载完文件F 的最少时间的下限是

其中

整个大文件分发到所有对等方的最短时间为。

9.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 , 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

【答案】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当然发送数据结束时也没有连接可释放),因此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虽然UDP 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服务,但UDP 没有拥塞控制,有时某些服务为了达到较高的效率但同时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时,往往采用UDP 协议。

例如视频会议,由于人体大脑对视频信号有一定的关联想象能力,一定量的有差错的或丢失的视频帧不会对画面产生太大影响,TCP 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因此视频会议采用的是不可靠的UDP 。

10.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A 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格式同上题):

第 4 页,共 31 页 则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