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2.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3. 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4. 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5. 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6. 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我绝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己矣。 .
【答案】抢:突过。
8.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齊怒。
【答案】齊怒:疾怒,马上恼怒起来。
9.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
【答案】(1)再拜:再拜稽首是比稽首更重的一种礼,先拜,然后稽首。
(2)奉:捧。
10.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答案】(1)假:借。
(2)以:目的连词。
11.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1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左传·僖公四年》
【答案】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在意义上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用”或“拿”。
13.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钮鹿贼之。 ..
【答案】(1)骤:多次。
(2)贼:杀。
14.對日:“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封贼,非子而谁? ”
【答案】(1)亡:逃亡。
(2)竟:国境,边境,后来写作“境”
15.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案《七哀诗》)
【答案】遘:通“构”,构造,造成。
16.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答案】饁:
,送饭。
三、填空题
17.清人___编写的《經籍纂诂》,是按照___进行编排的。
【答案】阮元; 平水韵106韵
【解析】《經籍纂诂》由清代阮元主编,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
18.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___,这部字典把汉字分为___部,结构分析基本上是以___字体为依据。
【答案】《说文解字》; 540; 小篆
【解析】我国的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是《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许慎,字叔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也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他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十五卷,这部书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个,将其归入540部首,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19.所谓“五经”,包括《周易》、___、《诗》、《礼》、___。
【答案】《尚书》; 《春秋》
【解析】“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四、综合题
20.请把下列文字译成汉语,并且解释句中加“__”号各词的意义。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答案】(1)全文翻译
孔子说:“冉有! 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没有能力就停止(辞职)。’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