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65毛中特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成员加入党组织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
②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应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集合了一大批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③中国共产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④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不是党员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它是全党必须遵守的组织纪律。
(2)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户端”,而且是党调查民意、赢得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①基层党支部是党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基层组织,是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率、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 ②因此,建设好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至关重要,它是党组织充分发挥向心作用、积极为基层服务、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根据基层党员干部的分布情况来合理设置党支部的同时抓好基层党支部的班子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倘若追根溯源的话,这些阶层中的许多人原先实际上也是“公家人”,诸如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党政机关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
(4)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表明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吸收这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5)新的社会阶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组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加入
党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新社会阶层,“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20字工作方针,“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的工作方法团结新的社会阶层。
2. 私营企业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①劳动收入。这部分人办企业必然要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经营管理是一种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可以创造倍加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没有固定劳动时间的限制,没有“上班”、“下班”之分,而劳动时间的延长也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②要素收入。私营企业主作为有产者,其资产也必然带来要素收入; 有的私营企业主还拥有技术专利或技术专长,其技术也会带来要素收入;
③风险收入。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机遇与风险并存,私营企业主进行商品生产,要冒市场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个人担负的,因此,也应该获得风险收入。私营企业主可能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项目上抓住机遇,发了大财,这实际上是风险收入或胆识收入。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3. 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是市场机制的长处。但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因而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必须有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优点和作用而忽视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认为市场的调节作用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的观点是错误的。
4. 简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就可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捷径,最终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
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实行这个政策,要除了坚持只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手段而先富起来,还要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在富裕程度差距上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会必然地产生两极分化,反而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但是,发展生产力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发展的社会。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人民在国家中是主人翁的角色,享受公民权利,履行国家义务。因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只要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实现的。生产力标准是判断社会主义的一个主要准则,但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原则。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仟务?
【答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