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856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3.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当神经元受到电或者化学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就会改变,引起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神经冲动。

4.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的测验。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接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二、简答题

5. 简述学习理论的发展简史。

【答案】(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重

视学习过程中强化的作用。

(2)认知派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 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近1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学习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它强调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不是独立于人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意义不仅决定于事物本身,也决定于人们己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人由于己有的经验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6. 生活中经常听人说,“这个人好有气质噢! ”“这个人性格好! ”请问心理学上指的性格与气质是一回事吗?

【答案】性格与气质是人格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不是一回事儿。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

①从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气质是先天的,它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较多地受生物学的制约,因而可塑性较小,变化较难、较慢; 而性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主要是后天的,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可塑性较大,变化较易、较快。

②从社会评价来看: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

③从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年幼儿童的个性结构中,性格特征还未完全成熟,气质

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成年人的个性结构中,气质成分的作用渐减,性格特征逐渐起核心意义和作用。

(2)性格与气质又是互相渗透、彼此制约、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①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

②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茹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

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7. 什么足记忆恢复现象?

【答案】(1)记忆恢复现象,亦称“复记”,是记忆心理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延缓回忆L 匕即时回忆效果更好的现象。

(2)巴拉德1913年最早发现。他让12岁儿童识记一首诗,未提供被试任何复习机会,结果是识记后一两天的回忆成绩好于立即回忆的成绩。此种现象常见于学习较有难度的材料或有意义材料时。儿童比成人更普遍。记忆恢复的内容多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此有两种解释:抑制解

除说和整体联系说。

8. 简述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前环境的影响

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明,重视产前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2)早期经验的作用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儿童身体发育的资料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内获得迅速发展,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这己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由动物抚育大的孩子,能力发展明显落后,这己是大家熟知的事实。人们发现,孩子落入动物环境的时间越早,智力发展所受到的损害就越严重。这种孩子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发展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在一些国家里,孩子进入育婴院后,因其教育条件很差,往往失去与成人进行社会交际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智力一般要比在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差些。

某些实验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孩子出生后,如果睡在有花纹的床单上,床上吊着会转动的音乐玩具,他们仰卧时,就能自由地观察这一切。那么,两星期后,他们就试着用手抓东西。而没有提供刺激的婴儿,这种动作要5个月时才出现。研究还发现,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欢探索环境,而探索环境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9. 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案】(1)该设计中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实验结果可能是与是台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原设计使用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只说明了任务难度对学习影响。要研究海马对思维加工的影响,应将海马体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海马体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

(2)完善的方案。加入海马完整的自鼠作为控制组,成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是海马情况,包括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另一因素是迷宫的难度,包括简单和复杂两个水平。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