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儿科综合复习题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患儿7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易患支气管炎,少活动。体检:体格瘦小,无发绀,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6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呈固定分裂。X线胸部透视示肺门增大,可见搏动,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心电图V1导联呈rsR’型。可能的诊断是()

A . 风湿性心脏病
B . 室间隔缺损
C . 房间隔缺损
D . 动脉导管未闭
E . 肺动脉狭窄

可作为观察糖尿病长期控制的是否良好的是() FPG。 GHb。 OGTT。 C-肽。 insulin。 男患,40岁,双手如爪状,无力,伴“肉跳”。对“肉跳”应解释为() 肌阵挛。 肌纤维颤动。 单纯性局灶性运动发作。 肌束颤动。 应激性反应。 最早设立推拿专科的时期是()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解放后。 关于肌上皮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又称蓝细胞。 胞内含肌微丝。 胞内含肌动蛋白。 胞内不含ATP酶。 胞核大而扁。 有关舌前腺描述正确的是() 舌前腺位于舌腹面系带两侧的肌层中。 舌前腺位于舌背面近舌尖处。 舌前腺以黏液腺泡为主。 舌前腺以浆液腺泡为主。 舌前腺有大量的混合性腺泡。 患儿7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易患支气管炎,少活动。体检:体格瘦小,无发绀,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6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呈固定分裂。X线胸部透视示肺门增大,可见搏动,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心电图V1导联呈rsR’型。可能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先天性心脏病特点的理解。错选率不高,约10%。错选答案主要是B室间隔缺损。解题分3步,第一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因为题中所给资料并无任何一点涉及风湿热的临床表现,故考虑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步:进行分型。
由题目条件知,患儿无发绀,且有体循环血量减少的表现(体格瘦小)和肺循环血量增多(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和肺动脉压力增高的表现(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肺门增大,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因此,患儿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性大;第三步:区分出具体为哪种先天性心脏病。
由题目中杂音位置和性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6收缩期杂音,及第二心音固定分裂),心脏大小改变(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和特征性心电图变化(V导联呈rSR’型)均符合房间隔缺损。错选答案B的原因在于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均有相似之处。但是室间隔缺损的杂音位置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且不应有右心房增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