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院事。宣政院的“院事”包括()

A . A.掌管吐蕃兵马的征发
B . B.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C . C.向各省宣达朝廷政令
D . D.负责考察和选拔中央官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 甲、乙、丙三种物质各6g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容器内只剩甲、乙两种物质,其中甲为16g,乙的质量是() 2g。 4g。 lOg。 16g。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过失。 B.执行皇帝意旨。 C.草拟皇帝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分子式不相符合的是() 电石CaC2。 冰晶石Na3AIF6。 萤石MgF2。 石灰石CaC03。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院事。宣政院的“院事”包括()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