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709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评论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俳句
【答案】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2. “为艺术而艺术”
【答案】“为艺术而艺术”是一种美学观点。德国古典美学深奥的思辨性与晦涩的语言,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备感艰难,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汲取了德国美学的要义与精髓,又除去其繁琐的细节,以精炼的法语铸造成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法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面醒目的旗帜。“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自身,宣布艺术脱离政治,脱离社会需要和教育任务。这种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客观意义都是各不相同的:有时是对某些流派的“功利主义”的反驳,或是对企图驾驭艺术的政权的抗拒。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为艺术而艺术”就是保护艺术免受敌对力量的损害,坚持艺术的美学特性和它的独立性。但是把艺术家与社会的分离作为“为艺术而艺术”产生的普遍根源,必然导致脱离生活。它最后必然为新的思潮所淹没。
3.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4. 《草叶集》
【答案】《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
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5. “艺术家小说”
【答案】“艺术家小说”是指以艺术家生活或创作为题材的小说。它兴起于19世纪德国小说界,是“塑造小说”或“发展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家小说”旨在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作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其主人公是音乐家。它们多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6. 《阿维斯塔》
【答案】《阿维斯塔》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祖先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7. 《吉檀迦利》
【答案】《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打情诗集。它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诗集将泛神论哲学思想融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抒情色彩浓厚。诗歌运用口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象入诗,突出这些形象可感、可触、可视的特征,形成具体朴实、清新动人的风格。同时,诗歌吸收了格律诗所特有的重复和音节相同的原则,结合了散文诗千变万化的特点,创作了具有内在节奏感的韵律。总之,《吉檀迦利》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让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8. 意识流派
【答案】意识流派是指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一度掀起高潮。40年代,经过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创作方法和观念仍然在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其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和福克纳等。
二、简答题
9. 恩格斯说,“(但丁)是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请结合这句话概述《神曲》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答案】(1)《神曲》的主题思想
①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神曲》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但丁创作这部作品,目的就是为了探讨意大利的出路问题,给面临纷争的意大利人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在诗篇中,地狱象征着封建中世纪黑暗的现实生活,炼狱象征着从丑恶的现实到达理想境界的痛苦过程,天堂象征着力争实现的美好理想。诗歌对迷途、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描写,寓意着迷惘的意大利人经过苦难和考验,终将走向光明与至善。从当代意识来看,诗歌的艺术境界也具有普遍性意义,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忧虑,以及对人类美好前景的坚信。
②保持与中世纪文化精神联系的同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诗人站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高度,极其广泛地描绘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在保持与中世纪文化精神联系的同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诗歌描写了人们对世俗感情和现实幸福的追求,肯定了对知识的探求和理性的重要作用,赞美了人的智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
③揭露和批判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但丁进一步发挥在《帝制论》中阐述的政教分离的原则,并针对中世纪神学宣扬的“旧月说”,在《神曲》里把自己的政教平等的观点形象地概括为“两个太阳说”。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政权和教权是分别照耀尘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两个太阳,它们之间应当是独立平等、分工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从属、争斗的关系,更不可合二为一。他对现实中的教会、教皇、僧侣们的恶德败行,以及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弊端和利己主义进行了揭露与批判,表达出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
④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他在《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
(2)《神曲》的基本内容
《神曲》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叙事长诗,是但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描写诗人自我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
①诗人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自叙了步入人生中途的自我,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路,当前有悬崖,后有豹、狮、狼三只野兽的危险时刻,古罗与诗人维吉尔受但丁喜欢的女性贝娅特丽丝之托前来援救,将但丁引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娅特丽丝引导游历于天堂。
②在《神曲》中,“地狱”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其余8层为有罪灵魂,按生前所犯各罪分别接受酷刑之所; “炼狱”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犯罪较轻的灵魂按7大罪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然后一层层上升; “天堂”分为9重,生前为善、有德行的人在这里享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