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西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20世纪上半叶京剧艺术的生行出现了号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几个有影响的流派,所谓“南麒”的代表人物是( )。
A. 周信芳
B. 谭鑫培
C. 孙菊仙
D. 言菊朋
【答案】A
【解析】“南麒北马关外唐”是京剧老生其中三种表演流派的名称,也是社会对三位京剧大师的艺术造诣的赞誉。“南麒”是指南方的麒派(麒麟童周信芳),“北马”是指北方的马派(马连良),“关外唐”是指东北地方的唐派(唐韵笙),都是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这三派对京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一曲是以( )手法写成的。
A. 支声复调
B. 移植传统曲调
C. 无调性
D. 卡农
【答案】D
【解析】《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犷“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一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3. 脍炙人口的佳作《数九寒天下大雪》出自下列哪部歌剧( )。
A. 《白毛女》
B. 《刘胡兰》
C. 《赤叶河》
D. 《王秀鸳》
【答案】B
【解析】歌曲《数九寒天下大雪》选自歌剧《刘胡兰》,由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该曲描述的是刚从前线回来的刘胡兰,向乡亲们述说胜利消息的情景,表达了无比激动的心情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4. 下列乐曲中属于阿炳创作的琵琶曲的是( )。
A. 《欢乐歌》
B. 《三六》
C. 《大浪淘沙》
D. 《行街》
【答案】C
【解析】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琵琶曲代表作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
5. 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有两首分别是男声独唱和女声独唱,它们是( )。
A. 黄河船夫曲、黄河怨
B. 黄河颂、黄水谣
C. 黄河船夫曲、黄水谣
D. 黄河颂、黄河怨
【答案】D
【解析】《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是冼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人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联了起来。其中《黄河颂》由男声独唱,《黄河怨》由女声独唱。
6. 瞿秋白创作的( ),是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之一。
A. 《赤潮曲》
B. 《农会歌》
C. 《京汉罢工歌》
D. 《五一劳动节》
【答案】A
【解析】瞿秋白受到了《国际歌》的启迪,出自切身的感受和所坚信的世界观创作了《赤潮曲》。歌词为: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猛攻,猛攻,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从! 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何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看! 光华万丈涌。
7. 我国近代最早一首三部合唱曲是( )。
A. 赵元任《春游》
B. 李叔同《春游》
C. 赵元任《海韵》
D. 李叔同《海韵》
【答案】B
【解析】1913年5月,李叔同在西湖边写下中国第一首合唱曲《春游》,开创了中国多声部歌曲写作先河。这是中国人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写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歌词为:“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8. (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将西方表现主义音乐美学理论介绍到了中国,奠定了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A. 王光祈
B. 青主
C. 杨荫浏
D. 叶伯和
【答案】B
【解析】青主的《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两部音乐美学著作,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将西方表现主义音乐美学理论介绍到了中国,奠定了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在《乐话》中,青主提出了他整个音乐思想的基点“音乐是上界的语言”。《音乐通论》是青主在“亡命乐坛”时期以理论家的姿态对音乐美学提出的一部具有简要纲领性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音乐并不是礼的附庸’、“音乐是最适合用来唤醒人们的灵魂”、“把音乐当做我们的最高的宗教,用来促进我们的人生”等观点,这些论述较为系统地反映了青主将音乐视为一门完全独立艺术门类的美学观念,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至上观念与倾向。
9. 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中,荣获头奖的作品是( )。
A. 贺绿汀《牧童短笛》
B. 贺绿汀《摇篮曲》
C. 老志诚《牧童之乐》
D. 江定仙《摇篮曲》
【答案】A
【解析】头奖:贺绿汀:《牧童之笛》。二奖:俞便民:《C 小调变体曲》; 老志诚:《牧童之乐》; 陈田鹤:第号《序曲》:江定仙:《摇篮曲》:名誉二奖:贺绿汀:《摇篮曲》。
10.“浦东三杰”及其琴友在上海成立的琴社名为( ),它堪称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和最具贡献的古琴社团。
A. 元音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