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喻世明言》的书名也称为_______。

【答案】《古今小说》

【解析】明代冯梦龙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2. 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谭元春。

【答案】锤惺

【解析】竟陵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锤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3. “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_______》。

【答案】春秋谷梁传

【解析】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三书。

4. 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_______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答案】玄言

【解析】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西晋只有少数诗人以玄言入诗。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己经式微了。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5. 桐城三祖是方苞、刘大櫆和_______。

【答案】姚鼐

【解析】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一位重要作家,

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 “元嘉体”的三位代表诗人是颜延之、_______、谢灵运。

【答案】鲍照

【解析】“元嘉体”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其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对偶,因在宋文帝元嘉年间为一时风气,故名。代表作家有颜延之、鲍照、谢灵运等。

7. 中唐时期传奇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

【答案】李娃传

【解析】《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荣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8. 汉代的乐府,原本是管理的机关_______。

【答案】音乐

【解析】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 另一部分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即乐府民歌。

9. 庖丁解牛出自_______。

【答案】《庄子·养生主》

【解析】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10.《吴越春秋》和《_______》都是以描写东汉时期吴越争霸为线索的散文。

【答案】越绝书

【解析】成书于东汉的历史散文《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它们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1.乐府诗

【答案】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时期,朝廷乐府机关会采撷、演唱一些新兴的俗乐歌辞,这些歌辞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出于民间。乐府民歌是汉代音乐机构从民间采集的“俗乐”,大都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中的精华。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感情,其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诗体多样、语言朴实生动,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魏晋以后的文人,或大力模拟乐府诗,如西晋陆机等; 或沿用古乐府旧题而写新诗,如李白、杜甫等; 或自创新题,咏写时事,如元白诗派等。

12.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3.近体诗

【答案】近体诗是指形成于唐代的格律严谨的诗歌,又称“今体诗”。由南朝齐“永明体”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定型,为唐以后历代常用。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与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主要类别有绝句、律诗和排律,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近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

14.苏辛

【答案】“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15.三家诗

【答案】三家诗是“鲁诗”“韩诗”“齐诗”的合称。三家诗在汉代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源于申培,齐诗源于辕固生,韩诗源于韩婴。齐诗多荒诞,鲁诗多保守。魏时齐诗己亡佚。鲁诗至西晋亦亡,韩诗亡于南宋,现仅有《外传》。三家诗都相当繁琐,解经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所以这三家诗又称为“今文学派”“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

16.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