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病理学(医学高级)题库>病理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发生于肝的恶性淋巴瘤,其最常见的形式为()

A . 弥漫小细胞性
B . 弥漫大细胞性
C . 结节性大细胞性
D . 结节性小细胞性
E . 以上都不是

一患者,慢性肾炎,BUN60mmol/L,Scr587mmol/L,其食疗应() 高蛋白、低热量饮食。 低蛋白、低热量饮食。 低蛋白、高热量饮食。 低脂肪、低维生素饮食。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患者男性,38岁,因“工作时被突然倒塌的泥砖墙压伤左小腿后6小时”来诊。患者受伤后在基层医院作石膏包扎固定。查体:意识清,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18g/L。X线片:左胫腓骨中段斜形骨折。小腿肿胀明显,肤色苍白,质硬,足背动脉搏动可及,下肢感觉减退,踝关节活动受限。对该患者的首要处理是() 整复胫腓骨骨折,石膏固定。 静脉给予大剂量激素类药物,减轻创伤反应。 静脉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等抗凝。 尽快施行内外侧纵切开减压。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强直刺激后计数(PTC),叙述错误的是() PTC数目越小,表示阻滞程度越深。 用于深度非去极化阻滞下对单次与TOF刺激无反应时监测阻滞深度。 尤其适用于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后的恢复过程。 PTC需至少每隔6min检测1次。 TOF刺激无反应时可选择PTC监测。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4次成串刺激(TOF),叙述错误的是() 非去极化阻滞时TOF比值首先下降。 去极化阻滞时4次刺激反应高度同等降低,不出现衰减。 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的敏感性强于强直刺激。 可用于鉴别2类不同性质的神经肌肉阻滞。 不能监测TOF比值为零以下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 女,29岁,突发高热,腰痛,伴尿频,尿急,肾区叩击痛(+)。尿常规:蛋白(+),白细胞满视野,白细胞管型1~2个,中段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本病最可能诊为() 急性膀胱炎。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核。 肾结石。 发生于肝的恶性淋巴瘤,其最常见的形式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原发于肝脏的恶性淋巴瘤少见,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等。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