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59生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偶假说。
【答案】变偶假说是指克里克为解释tRNA 分子如何去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而提出的一种假说。假说以为,反密 码子的前两个碱基(
端)按照碱基配对的一般规律与密码子的前两个(
端的碱基形成氢键时,则可
端)碱基配对,然而tRNA 反密码 子中第三个碱基,在与密码子上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使其有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碱基配对。
2. 皂化值(saponification number)。
【答案】皂化值又称皂化价,是皂化lg 脂肪所需的K0H 毫克数,它与脂肪(或脂酸)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3. 单纯脱羧和氧化脱羧。
【答案】
生物氧化过程中生成的
并不是代谢物上的碳原子与吸入的氧直接化合的结果,
而是有机酸脱羧作用生成的。根据脱羧反应的同时是否伴有氧化反应,分为单纯脱羧和氧化脱羧。
4. 脂肪酸的α-氧化。
【答案】脂肪酸的α-氧化是直接以游离的脂肪酸为底物,在α-C 上氧化,每进行一次氧化产 生少一个C 的脂肪酸和
5. 密码子的兼并性(degenerate )。
【答案】密码子的兼并性是指大多数氨基酸都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不同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这种性质。
6. DNA 的双螺旋
【答案】DNA 的双螺旋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设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碱基堆积距离为组成,碱基按
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
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
基堆积力和氢键,以及离子键。双螺旋表面有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7. 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 ACP)。
【答案】酰基载体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为脂酸合酶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但不具催化活性,在脂酸合成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8.
氧化(Oxidation )
脂酸在远离梭基的烷基末端碳原子被氧化成轻基,再进一
二羧酸的过程。
【答案】氧化是步氧化而成为梭基,生成
二、填空题
9. 酶的共价修饰调节中,最常见的调节方式是_____, 负责催化该修饰方式的酶是_____。
【答案】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10.按照酶的系统分类法,在脂肪酸类。
【答案】脂酰
合成酶;肉碱-脂酰转移酶。
氧
【解析】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中的分类原则是将所有的酶促反应按反应性质分为六大类。(1)氧化还原酶类 能催化氧化还原反应。(2)移换酶类能催化功能基因的转移反应,如脂肪酸化中,肉碱-脂酰转移酶I 就可以酯酰CoA 的CoA 基团脱下,肉碱分子取代上去,形成脂酰肉碱。(3)水解酶类能催化水解反应。(4)裂合酶 类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基因而形成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5)异构酶类能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变。 (6)连接酶类(又称合成酶)能催化一切必须与ATP 分解相偶联,并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脂肪 酸
氧化中,脂
肪酸必须活化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这个活化反应就是由连接酶一脂酰CoA 合成酶来完成的。
11.能够作为脂溶性激素发挥作用的两种维生素是_____和_____。
【答案】视黄酸;1,
12.转酮酶既参与_____,又参与_____,它的功能是催化_____C单位的转移,它的辅助因子是_____。
【答案】磷酸戊糖途径;卡尔文循环;二;TPP
13.生物素可看成由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可以作为_____载体参与各种_____反应,在_____的固定中起重要的作用。
【答案】尿素;噻吩;戊酸侧链;羧基;羧化
14.酮体是指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乙酰乙酸; β-羟基丁酸; 丙酮
15.葡萄糖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产生_____
【答案】30或32
【解析】在有氧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总共可产生30分子或32分子的ATP ,
其中以柠檬酸循环产生的
氧化途径中,_____酶属于连接酶类;_____酶属于移换酶
分子。
最多。各阶段产生 的情况如表所示:
表
16.酮体合成的酶系存在_____,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_____。
【答案】肝内线粒体; 肝外线粒体
17.含一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的氧化,可按β-氧化途径进行,但还需另外两种酶,即_____和_____。
【答案】
反烯脂酰CoA 异构酶; β-羟脂酰CoA 立体异构酶
18 ,,.有一类不可逆抑制剂具有被酶激活的性质被称为_____型不可逆抑制剂又可称作酶的_____。
【答案】
自杀性底物
三、单选题
19.禽流感病毒属于哪一类病毒?( )
A. 双链RNA 病毒 B. 正链RNA 病毒 C. 负链RNA 病毒 D.DNA 病毒 E. 反转录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