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内部复习题2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正确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答案】(1)从总体上看,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都十分重要,但从根本上看问题,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即新闻敏感由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
(2)有些记者发现不了新闻,首先缺少的恐怕不是新闻敏感,恰恰是工作责任感,即缺少那些对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的感情和求“新”若渴的工作态度,因而对党和人民的利益、群众的疾苦无动于衷,对新闻工作抱“守株待兔”、甚至是麻木不仁的态度。
(3)之所以这样看待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这是因为,新闻采访是发现新闻的一个根本手段,而新闻采访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记者的工作责任感。责任感强了,记者才会像潜水员一样,长期活跃在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觉得有写不完的题材、觅不尽的“宝”; 责任感强了,有才华的记者才不至于因仰仗自己聪明,而忽略学习理论、政策及各类知识,不注重艰辛的新闻采访,以致弄得“双耳失灵,双目失明”; 责任感强了,才思不怎么敏捷的记者,才可能不断增强顽强学习与积极思考的自觉性,通过深入细致的新闻采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收取勤能补拙之效。
(4)总之,只有责任感强了,才能酷爱新闻工作,才能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才能使发现新闻的“雷达”一刻不停地运转,即便“出门跌一跤,也要抓‘把土回来”。
2. 建国后社会新闻经历了哪“四起三落”?
【答案】建国后社会新闻经历的“四起三落”如下:
(1)解放初“一起”,学苏联经验“一落”。
(2)1954年改版“再起”,1957年反右斗争“再落”。
(3)20世纪60年代初“三起”,“文化大革命”中“三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起”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政治环境宽松了,许多思想禁区突破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政治条件、经济基础及人们的心理需求,使社会新闻有了萌生的土壤和产床。总结社会新闻建国后的“四起三落”情沉,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新闻的萌生土壤有更深刻的认识。
3. 怎样认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相互关系?
【答案】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往往也是关系到采访效益的一个重要条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