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长安大学动力地质学原理2007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代码:603 试题名称:动力地质学原理(A) 第 1 页 共 2 页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硅镁层;

2.角度不整合;

3.层面构造;

4.结晶分异作用;

5.外动力地质作用;

6.地震作用。

二、辨别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对的在题后打“√”,错的打“ ”)

1.浊流沉积的最明显特征是具有鲍马层序。

2.地质年代中常用“Ma”代表亿年。

3.中生代一般分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个阶段。

4.对比来说,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趋势是使地球的不均一性加强,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趋势是使地球表面的差异逐渐缩小。

5.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呈塑性状态,变为另一种岩石的过程。

6.风的地质作用和风化作用是基本相同的地质概念。

7.一般来说,河流下蚀作用的加强说明了地壳水平运动的加强。

8.冰川堆积的突出标志是:不出现化学夹层、无磨圆、无分选、大小混杂、化石稀少等。

9.岩石地层单位中的群、组、段、层等具有全球对比性。

10.节理和断层都是岩石在地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破裂,其典型区别是沿破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运动。

三、简答题(45分,每小题15分)

1.干旱区湖泊沉积有什么特征,其蒸发岩沉积分为那些阶段?

2.简述平行不整合的概念及所代表的地壳运动过程。

3.简述层理的概念及识别标志。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