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691中国近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在如下: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 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是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有: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国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3.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卞要是因为:

(1)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

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生死决战,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 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瞒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人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3)从战争的结果卜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①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4.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

(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政策。

(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人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如: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救亡图存思想日益高涨等。

5.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案】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体现在以下: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①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③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6. 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案】(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主要内容有:

①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工人、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还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③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开始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当使各个生产单位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⑤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

(2)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

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己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