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3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因素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的。
从现实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因素,如合作经济、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征收高额累进税、资本社会化等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
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可以得出一系列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1)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由此就必然得出结论: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越高,它内部所孕育和形成的社会主义因素也就越多,它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就越近。因此,应该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看作是人类历史的进步,看作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准备条件,看作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趋近。
(2)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我们就不应该,特别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就更不应该对资本主义持完全敌对的态度,就不应该有“恐资症”,就不应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应该像邓小平说的那样,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3)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就说明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共存于一个国家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共存于世界范围之中。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社会制度,既有对立和斗争,又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二战后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与借鉴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某些合理因素,恐怕不无关系。而现实社会主义也完全应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各国之间包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速本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而且这种因素积累的越多离社会主义就越近,那么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就既可能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也可能采取和平发展的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突出强调暴力革命的形式,但他们从来没有否定在条件许可时无产阶级用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从当代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看,暴力革命形式的可能性在减少,渐进的和平发展的形式的可能性在增长。
(5)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夸大了新旧社会制度的对立,违背了原理中的辩证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对“两个必然”的坚持,应认清其实质。
2.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答案】(1)思维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这四个方面。辩证思维的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一个重要观点。
(3)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的事物,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4)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上,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各个部分的各种科学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每一个规定在总体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在运用综合方法的同时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把各个部分的各种规定按照它们本身固有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事物,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或者思维的具体。
3. 试析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及其依据。
【答案】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闻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区别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承认客体对主体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查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4)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5.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违背了这个要求,认识就会脱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丧失真理性。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