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有: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国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具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日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不摆脱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3.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案】(1)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抗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其原因有: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另外,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就会造成经济技术的落后。当时的英国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各和军事思想的落后,尽管清朝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是却无力与装备先进和训练有素的敌军作战。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①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己失去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封建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②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4.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因为: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来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和意义来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和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5. 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案】(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主要内容有:

①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工人、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还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③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开始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当使各个生产单位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⑤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

(2)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

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己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己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③在政治建设卜,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④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⑤陈云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