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多极化

【答案】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2. 毛泽东思想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并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5.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简答题

7. 邓小平提出的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与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能把一切产生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加以否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

(2)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8. 简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主要内容。

【答案】(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②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③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2)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论述题

9. 比较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案】(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对这一伟大实践不断提供的新鲜经验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理论表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在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力一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由此可以看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时代主题和背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期,国际格局和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成为其产生的实践基础。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10.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其性质、内涵与特征?

【答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