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61传播学原理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项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指大众传播具有提高个人、群体和事物的社会知名度和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的作用。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指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2. 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

【答案】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早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特别是对德国社会学家G. 西梅尔的理论而言,芝加哥学派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芝加哥学派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它试图通过研究这个世界的社会问题而对之进行改造。芝加哥学派的问题是:在迅速成长的城市中拥挤不堪的移民贫民窟里,诞生于乡村社区的美国民主制能否有生存之地。它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城市社会问题而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的手段。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对于芝加哥的社会学家来说,要成为社会的存在、人类的存在,就需要传播。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作符号交互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行了关于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这些研究为许多后来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早期的模式。

3.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答案】(1)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这些内容并非全都具有公共价值,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地在无数的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

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因此,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SNS 、微博、LBS ,甚至电子商务,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换一个角度看,今天互联网上的应用,除了各类基于Web 模式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社会化媒体的属性。

社会化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偏向,例如,即时通信、SNS 等是偏社交的,而博客、微博是偏媒体的。但无论最终表现出哪个方向的偏向,社交与媒体二者的逻辑关系却是清楚的: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而媒体的功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认为偏媒体的平台是以媒体属性为基础,再将社交嫁接在这个之上,那么这仍然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之下,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与运用好社会化媒体。

(2)社会化媒体影响下的新闻生产模式一一公民新闻与专业媒体平分秋色。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公民新闻活动的繁荣。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新闻的发布或传播这个层面,而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考察,包括新闻的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也应包括与之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力量必然不断上升,最终与专业媒体相抗衡。这将使得未来传 媒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质的变化。公民新闻主要用以下方式影响着新闻的生产:

①原创性生产:一些具有一定新闻素质的网民,有意识地参与到网络新闻生产中,他们有时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在博客、微博等平台中这样的原创性新闻生产越来越多。这些内容与专业机构的新闻生产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图片报道、视频报道被专业媒体接纳得更多。

②启动性生产: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帮助媒体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

③资源性生产: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网民的微博、博客以及BBS 的各种帖子,也都可能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资源。

④增值性生产:网民通常会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转发自己认为好的或是有意思的新闻。这种方式虽然并不直接生产新的新闻,但是,它使新闻扩散,从而实现新闻的增值。在更多的时候,即使网民不直接传播、扩散新闻,但是,他们在各种网络空间中发表的与新闻有关的评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件或新闻的关注度。这是对新闻价值的另一种提升。

⑤互动性生产:有些新闻的生产过程,本身就需要受众的参与,例如,网民与新闻事件当事人或嘉宾的在线交流。

③整合性生产:很多网民不直接进行原创性新闻生产,但是,他们对媒体的新闻进行筛选、整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为其他网民提供有序的新闻资源。在博客中,这样

的生产行为是大量存在的。微博中一些用户的转发,也是这样一种新闻的选择与整合。

这六个方面,有些是网民的原创性生产活动,有些则是对专业媒体内容的一种“再生产”过程。

尽管很多研究者与从业者对公民新闻的碎片化持否定态度,但在某种意义上,网民带来的碎片化的信息,是对由大众媒体垄断带来的信息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虽然每个网民只是提供的一些零散的“碎片”,但是,当那些关键的碎片拼贴在一起时,当它们与专业媒体所提供的图景组合在一起时,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会比仅仅由专业媒体所描绘的景象,要更为丰富、立体、真实。

(来源: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

4. 根据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燎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5. 在哪些问题上可以用电视去缩小知识沟?

【答案】在消除知识沟方面,电视有其独到的作用。电视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知识沟,至少也能抑制知识沟的扩大。在以下方面,可以用电视缩小知识沟:

(1)与人们切身利害有关系的事情上

电视节目涉及与人们居住的社区有切身利害关系时,选择收看电视节目的这类观众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层次和高社会经济地位层次中都有,这类问题通过电视可以缩小知识沟。

(2)涉及政府和民主的问题上

这些问题一般是引起社会各个阶层强烈关切的议题,电视可以让政府活动更加公开、透明。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足够的接触信息的机会,这类问题上电视能够缩小知识沟。

(3)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