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学基础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核心能力理论

【答案】美国学者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

①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

②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即使不是独具的,也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

③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

企湘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仲内扩张; 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2. 平衡计分卡

【答案】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力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3. 雇员援助计划

【答案】雇员援助计划是指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EAP 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因为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员工心理援助专家可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题,以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HR 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公司形象。帮助识别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井且给予解答,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影响到整个组织机构业绩目标的实现。

4. 周边绩效

【答案】周边绩效是与绩效的组织特征密切相关的一种绩效。这种绩效行为虽然对于组织技

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更广泛的企业运转环境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来看,这种绩效行为非常重要。周边绩效包括人际因素和意志动机因素,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坦然面对逆境、主动加班工作等。和周边绩效有关的行为包括:主动执行小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 在工作时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热情; 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合作下作: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

5.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6. 管理幅度

【答案】(1)管理幅度的定义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确定管理幅度的方法主要有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和变量依据法两种。

(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面对问题的种类。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则管理宽度不宜过大; 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则管理宽度可加大;

④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宽度。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宽度;

⑤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宽度;

⑥组织的稳定性。

7.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二、简答题

8. 简述动机的主要功能。

【答案】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称为动机。个体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行为的性质与内容,动机总能表现出个体内在的心理面貌。个体的行为动机的性质和强弱,对其行为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动

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1)发动功能。动机具有唤起行为的始发功能,能驱使一个人产生某种行动,即能发动行为。但是动机引起行为,还需要一定条件,即提出与动机相应的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去行动。

(2)选择和导向功能。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做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动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

(3)强化功能。动机具有保持和巩固行为的作用。行为的结果对人的动机有很大影响。动机会因良好的行为结果使行为重复出现,得到加强:动机也会因不良的行为结果使行为受到削弱或减少,致使行为消失。

9. 适度控制所要体现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适度的控制应能同时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①要认识到,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过多限制,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抑制他们的首创精神,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热情的提高,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②也要认识到,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地进行,就不能保证各部门活动进度成比例的协调,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控制还可能使组织中的个人无视组织的要求,我行我素,不提供组织所需的贡献,甚至利用在组织中的便利地位谋求个人利益,最终导致组织的涣散和崩溃。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全面系统的控制不仅代价极高,而且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适度的控制要求企业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利用ABC 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并据此在相关环节上设立预警系统或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任何控制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一项控制,只有当它带来的收益超出其所需成本时,才是值得的。控制费用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实际上是从经济角度去分析上面考察过的控制程度与控制范围的问题。

10.分析系统内外创新的机会存在于何处?

【答案】创新与变革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