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血管内科(医学高级)题库>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晕厥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68岁。反复晕厥3次入院。半年前推车上坡时突感气短、胸闷,晕倒在地,约4min自行恢复。20d前散步时又一次类似发作,当时无抽搐及尿、粪失禁。当日晨起大便后回卧室又突然晕倒,急诊入院。既往无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糖尿病10年,2年前双下肢水肿,曾诊断“丹毒”。查体:神志清,Bp130/70mmHg,呼吸略促,心率84次/min,律齐,P2>A2,无杂音。心电图:I导联RS型,电轴右偏,V1~V3导联T波倒置。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

A . A.血糖监测
B . B.心电图动态观察
C . C.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D . D.血浆D-二聚体测定
E . E.Holter心电图
F . F.动脉血气分析

有关钝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主要为心肌挫伤,其病理表现为出血、肌纤维断裂,坏死、甚至心内结构损伤。 胸痛、心悸、气促、甚至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进行检查。 严重程度与钝性暴力不成正比。 治疗的重点主要针对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患者男,36岁,因“发热、无尿1天”来诊。患者1年前诊断为重症胰腺炎,经治疗出院。复查CT:胰腺假性囊肿并压迫胆总管,予留置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管。2天前将PTCD管沿原路更换为经皮胆管-十二指肠减压管,管道在胆管及十二指肠腔内均有侧孔引流,末端停留在十二指肠腔,尾端接引流袋。1天前患者出现发热及无尿,血肌酐200μmol/L、白细胞20×109/L。上午再次出现发热,并伴气促、血压下降,于下午转入ICU。查体:体温39.5℃,脉搏14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0/3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右上腹可见一双J管,引流袋内见棕黄色引流液50ml,内有沉渣。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92%。应尽快做的处理包括(提示实验室检查:血胆红素、淀粉酶较前相比无明显升高,血肌酐280μmol/L,血白细胞30×10/L,血红蛋白140g/L。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胆管-十二指肠引流管引流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6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mmHg,pH7.25。患者胸部X线片未见渗出,肝、胆、胰、脾超声:胆管-十二指肠引流管未移位。)()。 A.吸氧。 静脉应用生长抑素。 快速大量补液。 静脉应用呋塞米。 胆管-十二指肠引流管接负压。 肾替代治疗(CRRT)。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出自哪部医著()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外台秘要》。 《成方便读》。 《医学源流论》。 分析某病是否具有遗传性,下列哪些不能作为参考()。 先证者亲属的发病率较一般群体为高。 发病与阴性基因有关,父母近亲婚配者居多。 到一定年龄时,在无诱因情况下逐渐发病。 家族中存在高发现象。 共同生活的非近亲者发病。 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 臣药。 佐助药。 君药。 使药。 反佐药。 患者男,68岁。反复晕厥3次入院。半年前推车上坡时突感气短、胸闷,晕倒在地,约4min自行恢复。20d前散步时又一次类似发作,当时无抽搐及尿、粪失禁。当日晨起大便后回卧室又突然晕倒,急诊入院。既往无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糖尿病10年,2年前双下肢水肿,曾诊断“丹毒”。查体:神志清,Bp130/70mmHg,呼吸略促,心率84次/min,律齐,P2>A2,无杂音。心电图:I导联RS型,电轴右偏,V1~V3导联T波倒置。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