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
A. 董仲舒
B. 韩愈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A
2. 下列不属于严复所提出的教育作用观点的是( )
A. 鼓民力
B. 兴民权
C. 开民智
D. 新民德
【答案】B
3. 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
A. 教育论文集
B. 教育年鉴
C. 教育辞书
D. 教育专著
【答案】B
【解析】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料。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教育年鉴通常汇集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及有关教育领域的数据统计资料; 教育辞书主要提供的是大量词条型文献,有助于研究者概括性地了解某一研究领域:专著和论文集则是带有作者个人观点的、需要进行批判性阅读的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
A. 黄炎培
B. 晏阳初
C. 梁漱溟
D. 陈鹤琴
【答案】D
5. 清末所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不包括( )
A. 尚公
B. 尚武
C. 尚美
D. 尚实
【答案】C
6. 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 教育学
B. 比较教育学
C. 元教育学
D. 教育哲学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科分类情况的把握程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比较教育学主要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联想到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元认知的概念); 教育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7. 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
A. 德克乐利教学法
B. 蒙台梭利教学法
C. 设计教学法
D. 五段教学法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的熟悉程度。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开始渐次输入中国,其中,输入最早的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之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如设计教学法、德克乐利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等相继传入中国,并引进课堂实验,对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 康有为《大同书》中,实施胎教的是哪个教育阶段? ( )
A. 育婴院
B. 小学院
C. 人本院
D. 中学院
【答案】C
9. 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 )提出的。
A. 韩愈
B. 朱熹
C. 王安石
D. 王守仁
【答案】C
10.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分为“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分为“好孩子”“尊重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两个阶段; 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定性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1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
A. 科学取向
B. 实践取向
C. 规范取向
D. 人文取向
【答案】A
【解析】在中国,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述有所不同,但根本观点基本一致,大都沿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科学取向。因此,答案选A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