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612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草叶集》

【答案】《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2.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3. 乌利波(Oulipo ,或译为“潜在文学工场”)

【答案】乌利波,Oulipo 为,缩写,音译“乌力波”

,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等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松散的国际写作团体。它直译“潜在文学工场”

由法国诗人、作家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立于1960年,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

,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论上的”等意世界文坛。“潜在”最初指“一定时间后起作用的方法”

义。最为知名的成员有卡尔维诺、乔治·佩雷克、雷蒙·格诺、雅克·鲁博等。就其本质而言,乌利波是一种具有精神同质趋向的文学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思维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实验文学的曙光。

4.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5. 《虹》

【答案】《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描写了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下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问题。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6. “长河小说”

【答案】“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深入和发展。“长河小说”得名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这部小说第7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以多卷本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长河小说的代表之作,此外,《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等都可算作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7. 迷惘的一代

【答案】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语出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的评价。后来成为以海明威为中心的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问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仿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8. 俄狄浦斯王

【答案】《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人跟命运的冲突。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俄狄浦斯王》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

二、简答题

9.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唯美主义的创作原则并评价。

【答案】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唯美主义作家痛恨资本主义的功利哲学和市侩习气,针对“为

金钱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主张。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要追求纯粹的美。唯美主义的作品在艺术上讲究辞藻、韵律,重视对静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

(1)唯美主义的创作原则

①艺术是无功利的

认为艺术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它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包括金钱的纯粹自由活动

它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其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因而只注重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录《谎言的衰朽》等鼓吹艺术至上,认为艺术家不应有任何功利目的:强调感觉,追求形式。

②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

在心的领域瞬间存在可以达到永恒,狭小的空间可以有无限的容量。因此,艺术高于生命,高于帝王,高于神抵,高于一切,艺术是至高无上的。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描写主人公在享乐主义的引导下,纵情声色,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他的画像在他死时却从衰老变得青春焕发。作者以此体现艺术至高无上的观点。

③艺术高于生活,生活应模仿艺术

主张艺术超然于现世,躲进象牙之塔; 现实社会充满市侩气,没有艺术,没有美,艺术的发展非但不依赖生活,相反,生活应该追随和模仿艺术。由于唯美主义否定现实社会,于是它向远古时代、未来、梦幻求美。此外,它认为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态度应是客观、冷漠的。

④追求形式美,纯粹美

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片面强凋美的超功利性,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裂开来,这些观点财产生了消极影响。

(2)对唯美主义创作原则的评价

①优点:唯美主义创作原则的提出与实践,其在文学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大了文学表现的范围,而它对形式美和美感独特性的强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②缺点:唯美主义创作原则过分强调美的纯粹性,割裂了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生活的联系,阻碍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其在19世纪90年代就走向沉寂。

总之,唯美主义作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痛恨资本主义的功利哲学和市侩习气,针对为“金钱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而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主张,对文学的表现形式特别重视,对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10.以《包法利夫人》为例,谈谈福楼拜的创新。

【答案】福楼拜是一位对小说创作艺术具有高度自觉认识的作家,他不仅进行大胆的创作实验,而且还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理论。法国当代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罗伯·格里耶将福楼拜的小说创作艺术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在法国文学史上,福楼拜被视为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