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体试戴时,检查邻面接触点是否合适最好使用()。 纸片。 成形片。 探针。 牙线。 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性,胸部外伤半小时后收入病房,呼吸困难,轻度紫绀,右胸部皮下气肿明显加重,X线胸片示右肺完全萎陷,纵隔向左侧偏移,右侧平膈肌水平可见液平面。患者在住院后第3天,出现咳嗽、咳痰,体温38.8℃,拍胸片提示肺部分实变,则可能发生了() A.肺癌。 脓朐。 肺炎。 肺不张。 以上均有可能。
护理管理的任务是() A.促进护理科研、建立评估体系,实施成本核算,探寻管理规律。 B.完善服务内容,建立评估体系,实施成本核算,探寻管理规律。 C.完善服务内容,建立主体体系,促进护理科研,探寻管理规律。 D.完善服务内容,促进护理科研,实施成本核算,探寻管理规律。 E.完善服务目标,建立服务计划,实施成本核算,建立评估体系。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对本例患者而言,最佳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 A.索拉非尼。 甲磺酸伊马替尼。 吉非替尼。 范得他尼。 拉帕替尼。 厄罗替尼。
首次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理论是() A.人际关系学说。 B.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C.管理过程理论。 D.群体行为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
中枢性眩晕可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