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社会保障615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组成的一种合作战略,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之间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组装产成品等。
2. 晕轮效应
【答案】晕轮效应是指对他人的某种突出表现时,印象深刻,由此引起对其他特征的忽视,从而产生以点概面的现象的心理效应。这种情况犹如大风前的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环,故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晕轮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某一品质的信息量大,其他品质的信息量小,导致刺激强弱程度不同造成的。这种心理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日,以偏概全。
3.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4. 制造资源计划
【答案】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 )是指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起来的系统。MRPI 工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考虑企业实际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库存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对生产成本的加以管理。实现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2)MRP-II 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它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闭环MRP 的基础上,集成财务管理功能。
(3)需求量、提前期与加工能力是MRP-II 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而在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的情况下,MRP-II 对需求与能力的变更,特别是计划期内的变动适应性差,需要较大的库存量来吸收需求与能力的波动。
5. 战略业务单位
【答案】战略业务单元是公司中的一个单位,或者职能单元,它是以企业所服务的独立的产品、行业或市场为基础,由企业若干事业部或事业部的某些部分组成的战略组织。战略业务单位必须在公司总体目标和战略的约束下,执行自己的战略管理过程。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其经营能力不是持续稳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会得到加强,也可能会被削弱,这取决于公司的资源分配状况。
二、简答题
6. 技术创新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诱发企业创新的各种不同因素可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过程改进的需要、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员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
(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企业经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预料的结果,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因为这些意外的成功既然是“出乎意料”的,那么通常也是领导者所陌生的。不论是意外的成功还是意外的失败,一经出现,企业就应正视其存在,并对之进行认真的分析。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当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的假设与现实相冲突,或当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不相一致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己经发生了的某种变化的结果,亦可能是某种将要发生的变化的征兆。企业必须仔细观察不协调的存在,分析出现不协调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技术创新。消费者价值观判断与实际的不一致是最为常见的。
(3)过程改进的需要
过程改进的需要与企业内部的工作(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有关。由这种需要引发的创新是对现己存在的过程(特别是工艺过程)进行改善,把原有的某个薄弱环节去掉,代之以利用新知识、新技术、重新设计的新工艺、新方法,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过程的改进既可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也可能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过程的改进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技术创新也可能是由外部的某个或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
(4)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行业结构主要指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力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业集中或分散度; 市场结构主要与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有关。这些结构既是行业内或市场内各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制约着这些企业的活动。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一日‘出现了变化,企业必须迅速对之做出反应,在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诸方面组织创新。面对同一市场和行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可能做出不同的创新和选择。面对市场以及行业结构的变化,关键是要迅速地组织创新的行动,至十创新努力的形式和方向则可以是多样的。
(5)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企业产品的最终用户,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及其规模。分析人口数量对企业创新机会的影响,不仅要考察人口的总量指标,而且要分析各种人口构成的统计资料。
(6)观念的改变
消费者观念上的改变影响着不同产品的市场销路,为企业提供着不同的创新机会。以观念转变为基础的创新必须及时组织,才可能给企业带来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7)新知识的产生
一种新知识的出现,将为企业创新提供异常丰富的机会。在各种创新类型中,以新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是最受企业重视和欢迎的。但同时,无论在创新所需时间、失败的概率或成功的可能性预期上,还是在对企业家的挑战程度上,这种创新也是最为变化莫测,难以驾驭的。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前置期,这类创新是以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组合为条件。
7. 简述梅奥霍桑试验的主要观点。
【答案】(1)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
研究人员选择一批工人,并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试验组,变化工作场所的照明强度,使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 另一组是对照组,工人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说明:工作场所的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微不足道的因素; 由于牵涉因素较多,难以控制,且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无法准确衡量。
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一1928年4月)
从这一阶段,梅奥参加了试验。研究人员选择了5名女装配工和1名女划线工在单独的一间工作室内工作,1名观察员被指派加入这个小组。女工们在工作间可以自由交谈,观察员的态度也很和蔼。在试验中分期改善下作条件,这些条件的变化使女工们的产量上升。但过了一年半,在取消工间休息和供应的午餐和茶点并恢复每周工作六天后,她们的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上。看来其他因素对产量无多大影响,而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变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于是,决定进一步研究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可能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其他因素成为霍桑试验的一个转折点。
③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
研究人员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进行访问和调查,达2万多次。结果发现,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状况,还与其所在的小组的同事有关。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受同事们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