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大学文学鉴赏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和体
【答案】元和体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元合体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的元合体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据《新唐书·元稹传》记载:“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作的作品,也称元和体。又因白居易编有《白氏长庆集》,元植编有《元氏长庆集》,后人也把这种诗风称为“长庆体”。
2. 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述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3. 汉书·艺文志
【答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西汉班固编纂,以刘歆的《七略》为蓝本,将古代文献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对先秦学术文艺演变,做了概要的叙述。其美学观点,强调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认为“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指出民歌是由于哀怨或欢乐荡激心灵的产品,君王可以由此而了解民风习俗的轻薄或淳厚。
4. 俗讲变文
【答案】“俗讲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有说有唱,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是变文中的一种。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变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5. 元杂剧
【答案】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
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6.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答案】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也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从题材上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形式上说,一是其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 二是其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二、简答题
7.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晋代诗歌风格。
【答案】晋代诗歌主要是指以太康诗风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和在东晋大盛的玄言诗,其诗歌风格主要有:
(1)繁缛华丽的西晋诗风
以太康诗风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代表人物有陆机、潘岳等。由于时代原因,他们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也不会有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努力表现在拟古和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褥的诗风。而追求华丽的辞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这一时期出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除去作死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显示内容,成就较大外,大多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内容贫乏,追求辞藻的华美,注重形式上的技巧。
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陆机的《拟古诗》,可以为华丽藻饰的代表。
②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陆机的拟作《猛虎行》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且情、理结合自然,描写景物细致而生动,是陆诗中的上乘之作。
③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涛作。陆机、潘岳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陆机、潘岳发展了曹植
“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2)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东晋诗风
在东晋的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的玄言诗,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玄言诗兴盛的原因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即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诗人心态有关,它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在艺术上缺乏形象,钟嵘的《诗品》称之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东晋诗风“淡乎寡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用诗的形式阐扬玄理,没有生动形象的诗味
“玄言诗”曾统治晋代诗坛一百余年,它的本质特征是“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直接用玄学的词语写诗。用诗的形式阐扬玄理,把诗写得如同玄学学术论文。如孙绰的《答许询》诗:“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诗中所宣扬的尽是道家不竞之求、全身保性、超然物外的玄理。几乎没有生动形象的诗味。正如钟嵘《诗品》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爱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②淡乎寡味,无法引起读者共鸣
“淡乎寡味”就是缺乏真挚、深沉和强烈的感情,引不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这又是因为玄学家主张恬淡虚静,不为外物动心,以这种精神状态写诗,其诗自然就淡薄无味,缺乏形象了。
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影响却相当深远,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其为诗歌说理所积累的正反面经验尤其值得注意。
总之,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西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绰、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缺少诗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
8.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
【答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1)唐代的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