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69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扬弃

【答案】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兔。

3.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彻底消火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直至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

4.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答案】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下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5.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简答题

6. 简述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

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小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客观性是其根本特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违背规律将会受到惩罚。

②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区别

①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②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7. 简述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答案】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1)借贷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输出是指输出国的政府或企业和银行,把货币资本贷给输入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这是一种间接投资。借贷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援助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2)生产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是指政府或资本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银行等企业,又被称作直接投资。它以投资者对所投资的国外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权为特点,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取高于国内投资的超额垄断利润。

(3)商品资本输出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

①私人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主要包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私人对外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私人资本输出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或利息,同时也是加强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手段。

②国家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 政府的对外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欧洲开发基金、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开发银行等投资; 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国家资本输出则一力一面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另一方面为维护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在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中,商品资本的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8.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可以从下两个方面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9. 简要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