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及答案(一).... 2

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及答案(二).... 6

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及答案(三).. 11

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及答案(四).. 16

2016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及答案(五).. 21

一、简答题

1.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指导活动的目的和计划,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3)意识通过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

2.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因如下:

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力一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在充当“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角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

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②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

3.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事物具有适合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根据和历史必然性,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新事物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它摒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又包含更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4)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 怎样理解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答案】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列宁指出:“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在称之为认识论的内容。”“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体表现在:

(1)辩证法为科学的认识论奠定了前提和出发点。唯物辩证法揭不出认识对象的客观的、辩证的性质,揭示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和机制,从而为科学认识论的确立奠定了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但不能就认识本身来研究认识,必须把认识同认识的对象、社会发展以及实践的发展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离开了唯物辩证法对认识基础、认识对象、认识动力的揭示,认识论就没有自己存在的基础。

(2)辩证法的规律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辩证法是人类认识本身所固有的。人的认识是物质世界辩证发展的产物和反映,因此,认识的本性必然同物质世界的辩证本性相一致。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同样也是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论所阐明的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一系列关系,无不都是辩证法的规律,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所以,辩证法又是认识论的基本内容。离开了辩证法,人们就无法全面把握认识论的内容。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而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和认识的过程,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标志之一。

(3)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也离不开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和力量只有用认识发展的全部历史才能证明。辩证法既然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过程,既然是人的认识所固有的,那么,它的内容的丰富性,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就必须由全部人类的实践史、科学史、认识史来检验。离开了

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历史,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就不能确立和证实,同时,辩证法的发展及其新范畴的产生,也必须由新的认识来不断丰富和补充。以辩证法的现代发展为例,它总是要以新的认识成果,诸如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有序与无序等认识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

5. 为什么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

【答案】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就新旧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 而旧事物之所以旧,在于旧事物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2)就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对于旧事物来说,新事物既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它是旧事物本身无法克服、无法消除的因素; 对于新事物来说,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却吸取、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仍然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东西,并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因而它在内容上比旧事物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高级和复杂,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阶级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最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因此,凡符合社会历史规律、顺应社会进步潮流的新生事物,不管经过怎样艰难曲折的道路,终究是不可战胜的。

二、论述题

6. 试论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关系。

【答案】(1)系统论与矛盾论是相互补充的系统论全面揭示了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在系统论看来,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 系统的存在不仅依赖于要素的存在,而且依赖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正是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有机的统一体一一系统; 在系统与要素的矛盾运动中,由于要素之间的对抗和相互抵消,有时也会产生整体小于要素相加之和的情况,但一般说来,系统大于要素相加之和,而系统等于要素相加之和的情况,只有在纯机械的关系中才存在。

(2)矛盾论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论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从系统论观察和分析事物时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中不难发现,系统论不仅与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而且与辩证法的矛盾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矛盾概念是对各种事物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逻辑抽象,而系统本身便是矛盾,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等的对立统一关系。实际上,系统论与矛盾论是相互补充的。矛盾论以其对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理解,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论则把系统联系、结构一功能联系、控制联系等显现出来,给予这些关系以数学模型定量化的描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3)矛盾论与系统论又是相互区别的。矛盾论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世界的,它揭示了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