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是() A.心肌细胞肥大、变性伴有纤维化。 B.心肌实质变性、坏死纤维化,心肌呈肌源性普遍扩张。 C.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细胞浸润。 D.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排列紊乱。 E.心脏间质纤维化增生。
当心脏功能减低,血液流动缓慢时,心脏内最易形成血栓的位置是()。 左心房。 左心耳。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耳。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5岁。10日前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伤后有短暂昏迷史,右鼻腔少量血性液体流出。8日前开始感颅内有杂音。7日前右眼睑出现肿胀伴右眼视力下降,并逐渐加重。既往体健。体检:神志清楚,右眼明显突出并有搏动,右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充血,眼球部及颞部可听到与脉搏一致的隆隆样杂音。瞳孔右大于左(5:3mm),视力右眼失明,右眼球各方向运动均受限,左眼视力及运动正常。()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发出下列哪些分支?() A.脑膜垂体干。 脉络膜后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动脉。 眼动脉。 豆纹动脉。
患者,女性,21岁,反复出现双下肢紫癜,月经过多一年,脾不大。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4×109/L。血小板25×109/L。血沉、尿常规及肝功能试验正常。未找到红斑狼疮细胞。颗粒性巨核细胞增多,余正常。提示:患者拟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行骨髓穿刺检查提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做骨髓穿刺检查的目的() A.了解骨髓增生情况。 发现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发现有血小板减少。 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证明有抗血小板抗体。
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的性质是()。 人群研究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的逻辑思维框架。 医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逻辑标准。 流行病学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评价准则。
处理暂时不能检查或分离培养的标本,正确的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