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感染性疾病的护理题库

问题:

[多选] 患儿男性,7岁,因“发热、嗜睡、抽搐2天”急症入院。查体:体温40℃,浅昏迷,颈强直,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0.55,单核0.45,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重症患儿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等,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
B . 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尽早使用呼吸机
C . 大多数患儿可能留有后遗症
D . 病程多在2周以上,大多数患儿恢复期常有神经、精神异常,或瘫痪、失语等症状
E . 病理反射阳性,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F . 乙型脑炎病毒为嗜神经的RNA病毒
G . 乙脑流行在夏秋季节
H . 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脑发生

流感嗜血杆菌K-B法药敏试验应选用的培养基为() 血平皿。 MH平皿。 HTM平皿。 巧克力平皿。 肉汤培养基。 患者女,14岁。因“月经初潮出血量多1周”来诊;自幼有反复鼻出血史,需填塞后才能止血;轻微外伤后易出现皮肤紫癜;其母也有月经出血量多史。查体:意识清,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淤点,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8×109/L,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215×109/L;凝血检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68秒,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3秒,纤维蛋白原2.9g/L;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RCo)2%,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电泳:VWF多聚体消失。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胸骨骨折的病因不包括() 筋肉牵拉。 直接暴力。 疲劳骨折。 间接暴力。 骨质疏松。 患者女,68岁,因“突然晕厥,牙关紧闭”来诊。患者因情绪激动,突然晕厥,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尿便失禁,脉弦滑而数。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提示颅脑CT:右侧基底节有高密度影。此时下一步治疗原则为() 豁痰开窍,熄风止痫。 涤痰开窍,养心安神。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滋阴降火,平肝潜阳。 健脾化痰,清利头目。 疏经活络,通行气血。 回阳固脱。 患者男性,35岁,因“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气促、少尿、下肢水肿1年余,咽痛、咳嗽、咳黄痰后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1周”来诊。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扩张,弥漫性运动不良,左心室射血分数0.30。既往无特殊病史。治疗时不应采用的药物为() 硝普钠。 β受体阻断药。 呋塞米。 抗感染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 患儿男性,7岁,因“发热、嗜睡、抽搐2天”急症入院。查体:体温40℃,浅昏迷,颈强直,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95×106/L,多核0.55,单核0.45,糖3.0mmol/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6g/L。外周血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