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大学林学院843园林植物之园林树木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请写出植物拉丁学名

1. 肾蕨

【答案】

2. 五色苋

【答案】

3. 卡特兰

【答案】

4. 厚朴

【答案】

5. 栓皮栎

【答案】

二、名词解释

6. 树木环境因子

【答案】“树木环境因子”指构成树木生活环境的因子,包括气候、光照、水分、土壤、地形、地势、生物及人为因子等。树木的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存、生长及分布。

7. 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

【答案】生态因子中,对植物的生活属于必需的,即没有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的因素叫做“生存条件”生态因子虽互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代替的,缺乏一种生存条件是不可用另一种生存条件来代替的,这就是“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

8. 地被植物

【答案】“地被植物”指能覆盖地面且观赏效果较好的一类植物,除草本植物之外,木本植物中之矮小丛木,偃伏状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均可用作园林地被植物。如马尼拉草、太阳花、酢浆草等。

9. 常色叶树

【答案】“常色叶树”指叶片常年呈现特异的颜色,而不必待秋季来临,具有观赏价值的树

种,通常是一些树的变种或者变形。如全年树冠呈紫色的有紫叶小檗、紫叶欧洲槲、紫叶李等;园林观赏树木根据叶的观赏特点还可分为:绿色类、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秋色叶类、双色叶类和斑色叶类。

10.生态类型

【答案】“生态类型”指同一种植物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环境而发生变异性和分化性的个体, 这些个体群在形态、生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上均有稳定性和遗传性。(或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习性的一类一群植物称为生态类型。)

11.芽的潜伏力

【答案】“芽的潜伏力”指树木枝条基部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损,失去部分枝叶时)或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的能力,也称潜伏芽的寿命。芽的潜伏力强弱与树木地上部能否更新复壮以及营养条件的影响有关。

12.假植

【答案】“假植”指在栽植时,由于苗的数量很大,一时栽不完,为保护根系不被风吹日晒,过度失水,临时培润土于根部施行保护的栽植方式。假植可以保护苗木根部不致干枯,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13.层性

【答案】“层性”指由于顶端优势和不同部位芽的质量差异,使强壮的一年生枝的着生部位比较集中在母枝的中上部,其下为弱枝和未萌发的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幼青年树上历年重现,使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层性是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顶端优势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层性明显。

14.成年阶段

【答案】“成年阶段”也称“性成熟”,是指某种植物从幼年阶段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后,获得形成花芽能力的时期。进入性成熟(或成年)阶段的树木就能接受成花诱导(如给予环剥、喷激素等处理)并形成花芽。而开花是树木进入性成熟的最明显的特征。

15.喜盐植物

【答案】“喜盐植物”指以不同的生理特性来适应盐土所形成的生境,能在土壤含盐量为1%, 甚至在超过6%NaCl浓度的环境中生长正常,且能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积聚在体内,细胞渗透压高达40〜100个大气压,高浓度的盐分已成为其生理上的需要的一类植物。如黑果枸杞、梭梭等

三、简答题

16.园林树木的果实形状一般以什么为标准?

【答案】许多园林树木的果实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突出的美化作用。园林中为了观赏的目的而选择观果树种时,大抵须注意形与色两方面。形状方面,园林树木的果实形状一般以奇、巨、丰为标准。

(1)奇:指形状奇异有趣为主,如铜钱树的果实形似铜币,象耳豆的荚果弯曲,两端浑圆而相接,像耳朵一般;腊肠树的果实好比香肠;秤锤树的果实如秤锤一样;佛手的果实像佛手;紫珠的果实宛若许多晶莹透体的小紫色小珍珠。

(2)巨:指单体的果实较大,如柚,或果虽小而果形鲜艳,果穗较大;如接骨木,均可收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3)丰:乃指全树而言,无论单果或果穗,均有一定的丰盛数量,才能发挥较高的观赏效果。

17.落叶树的物候期分几个时期?

【答案】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某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由于温带地区的气候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四季,所以,温带落叶树木的物候季相变化尤为明显。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可明显地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即从春季开始萌芽生长,至秋季落叶前为生长期;树木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为适应冬季低温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处于休眠状态,为休眠期。在生长期和休眠期之间,又各有一个过渡期,即从生长转入休眠期和从休眠转入生长期。现将落叶树木物候的4个时期分述如下:

(1)休眠转入生长期

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自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C 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志,而生理活动则更早。树木由休眠转人生长,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2)生长期

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整个生长季,这一时期在一年中所占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树木随季节变化,会发生极为明显的变化,如萌芽、抽枝展叶或开花、结实等,并形成许多新器官(如叶芽或花芽等)。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开始的标志;其实根的生长比萌芽要早。每种树木在生长期中,都按其固定的物候顺序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3)生长转人休眠期

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在正常落叶前,新梢必须经过组织成熟过程,才能顺利越冬。早在新梢开始自下而上加粗生长时,就逐渐开始木质化,并在组织内贮藏营养物质。新梢停长后这种积累过程继续加强,同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枝干的加粗等。结有果实的树木,在采、落成熟果后,养分积累更为突出,一直持续到落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