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控制(医学高级)题库>传染性疾病控制题库

问题:

[单选]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人时应于()。

A . 城镇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B . 城镇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报告
C . 不报告
D . 在24小时内报告
E . 在48小时报告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属() 体弱气虚。 气血俱虚。 咳喘肺胀。 肝阳化风。 夺气脱血。 患者,男,68岁,因四肢动作缓慢,活动不灵便2年余就诊。患者2年前逐渐感到右下肢无力,半年后右上肢及左上、下肢亦感无力,活动不灵活,动作变缓慢,而且姿势不稳。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糖尿病史5年。发病来曾有2次突然眩晕发作伴恶心、呕吐,短时即缓解。颅脑MRI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双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患者查体下列哪项不会出现() A.慌张步态。 Babinski征阳性。 肌张力强直性增高。 咽反射消失。 饮水呛咳。 哪项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治疗措施()。 放射治疗。 抗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 肝动脉插管局部化疗。 肝动脉结扎或门静脉分支结扎。 形体肥胖,肌肉坚实,食欲旺盛,属() 形盛气虚。 形气有余。 中焦有火。 中气虚弱。 痰湿积聚。 男性,58岁。消瘦1个月余。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症状。查体:T36.5℃,呼吸20次/分,脉搏89次/分,血压105/73mmHg,查体:左啵窝、双侧颈部锁骨上触及多发包块;双肺呼吸音清。血常规:Hb103g/L,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61.3%,淋巴细胞15.9%。大便OB(-)。胸部CT: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异常。患者行一疗程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继而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SF)行升血象治疗。为尽早评估化疗效果,一周后再次行18F-FDGPET/CT显像,结果示:探测范围内骨骼代谢散在增高,CT骨窗未见骨质破坏改变。造成上述征象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 A.CT衰减校正时过度补偿所致的PET、伪影。 注射18F-FDG剂量大。 GSF的应用。 骨髓活性减低。 淋巴瘤骨髓浸润。 骨髓炎改变。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人时应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对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