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724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什么?
【答案】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 和LM 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IS 和LM 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这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rs 曲线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
2. 根据储蓄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请解释为什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加稳定?
【答案】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与绝对收入假说不同的是,生命周期消费理沦认为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还会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 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
另一方面,稳态意味着:
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图中,经济最初位于C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 (k )的位置,这时新的稳态为' 。比较C 点和C' 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图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
,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是独立于储蓄率的)
4. 简述罗默与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罗默与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技术内生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模型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资本和劳动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是指熟练劳动,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受教育时间长度来表示,而知识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熟练程度,它在模型中用人力资本来表示; 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新设备、新原材料等物质产品之上的先进型技术,它在模型中用技术水平来表示。
(2)知识进步是累积性的,人力资本存量是一国长期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结果,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累积性的。一国要取得经济增长的成就,必须重视知识进步与知识的累积。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之所以比不发达国家具有优势,正是因为其人力资本存量大大超过不发达国家。
(3)对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同样是经济增长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进步需要激励机制,知识积累也需要激励机制。在经济增长中,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或技术的先进程度通常可以用获取专利的数目来表示,专利越多,技术的先进性就越明显,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大。
5.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及其比较。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①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
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 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②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 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 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③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 。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从理论上来讲三种方法计算出的GDP 是相等的,其区别如表所示。
表 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6. 简述消费者价格指数及其缺陷。
【答案】(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2)消费者价格指数尽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却存在以下诸多缺陷: ①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的种类和数量是固定的,如果一些消费者实际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及数量与CPI 不一致,这些消费者的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不能完全在CPI 上反映出来。比如目前中国的CPI 中食品的权重很高,而高收入者的主要消费支出可能用于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等,高收入者的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会与定期公布的CPI 不相一致。
②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替代倾向。由于CPI 衡量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物品进行替代的能力。因此,当相对价格变动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