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61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两级传播

【答案】两级传播是指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舆论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舆论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两级传播过程。两级传播理论是最早经学术研究而产生的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流行的“枪弹论”的想象,并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效果研究思路,引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传播的社群影响及人际环境、多级传播、有限效果、创新与扩散等。

2. 突发性新闻

【答案】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3. 《新青年》

【答案】《新青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因有重名之嫌而改为本名。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创办人陈独秀。《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编辑部同仁轮流主编阶段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其卞要宣传内容包括:①提倡自由民卞,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4.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5. 公共传播

【答案】公共传播是指政府、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信息传输和意见交流的过程。公共传播是信息在当代社会的一种传递方式,包括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报纸、

杂志等)和舆论传播(口头议论、道德评议等),也包括多媒体视频音频和网络媒体等最新传播形式。公共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①人际层面的公共传播,如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专家与公众进行的面对面交流。②群体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学校、商场、某个社区或组织内召开的小范围的座谈会。③组织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某个单位、公司或组织内传递信息。④大众层面的公共传播,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大众传媒传递信息。在公共传播中,新闻或信息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6. 纯新闻

【答案】纯新闻(StraightNewsReport )又称客观性报道,指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它是西方各国报纸常用的新闻表现形式。

7. 电视

【答案】电视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1936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同年11月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电视片由画面(图像)和声音两部分构成。画面包括现场景物、活动图像以及照片、图片、文字等,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电视节目通过演播室、控制室、中央机房和发射机房播出,播出方式分为演播室直播、录像播放、现场直播等几种。

8. 通讯

【答案】通讯是指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目前人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通讯作为新闻报道有其内在定规定性:第一要真实; 第二有时效性; 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9. 意见自由市场

【答案】“意见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其要义是指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物的充分信息。“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他认为谬误和真理必须得到同等传播。

10.媒介素养

【答案】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 ,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的研究至今经历了四代范式的变迁。第一代研究将大众媒介视为“下九流”的“带菌者,,,媒介素养是教育的职责是给公众打预防针,防止侵害。第二代范式强调提升公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和辨别能力。第三代范式的

重点在于加强受众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解读能力,第四代范式的内涵则是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即由对媒介的批判性思考转为通过“赋权,,促成健康的媒介社区,而非仅仅指责媒介的不足。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其意义不仅在提升普通公民积极利用媒介的能力,还在于提升受众对媒介讯息的选择、批判和使用能力,使之成为建构健康媒介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简答题

1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舆论是社会控制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舆论虽然不具有硬控制的强制作用,但它能与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规范人们行动的作用。有时,舆论甚至可以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而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则可能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光荣任务和神圣职责。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尤其是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更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

12.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答案】(1)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目的

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满足受众的需要,树立新闻媒介的信誉。

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新闻媒介的生存、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媒介经营的基本原则。各种类型的新闻媒介在开展多种经营方面有其共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扩大经济规模时,都坚持奉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

②通过自身的新闻传播活动,在社会上具有宽广的覆盖面和强大的影响力,并以此作为其开展多种经营的中介,这是一般工、商企业难以具备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介效益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社会效益表现为报纸的使用价值,它是出版报纸的社会目的; 经济效益表现为报纸的经济价值,它是保证扩大再生产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经济基础。

13.简述革命战争时期,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

【答案】(1)《红旗》《红旗》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