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是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12国政府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召开会议,并于1992年2月签署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合称《欧洲联盟条约》。

《马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马约》的主要内容是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确定了时间表和步骤。《马约》规定: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要求各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强财政、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致;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主要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一一欧洲货币局;第三阶段最早于1997年1月开始,最晚于1999年1月1日开始,逐步建立一种“真正”的单一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马约》规定了经济趋同条款,主要内容是:①各国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3%以下;②各国政府债务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60%; ③各国消费价格上涨率不得超出三个最低国的平均上涨率1.5个百分点; ④各国长期利率不得超出三个物价最平稳的成员国的平均利率2个百分点;⑤各国货币在过去两年内处于欧洲外汇汇率机制的正常变动范围内。此外,《马约》还就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努力目标,为建立欧洲联盟奠定了基础。

2. 要素密集

【答案】要素密集度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设有两种产品X 和y , 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投入比例分别为和如果有就称y 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 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假定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x 产品在一国为劳动密集型,在另一国也仍为劳动密集型。

3. 贸易条件

【答案】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贸易条件反映该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通常用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公式是:

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不佳。

如果该系数大于100, 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较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看好;如果该系数小于100, 则表明

4. 政府预算赤字

【答案】政府预算赤字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出现的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差额。之所以会出现预算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而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5. 短期

【答案】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例如,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在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例如,劳动、原材料、燃料等。

6. 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展中国家是对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力图加快经济发展的国家的总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共同特征,如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严重、人口负担重、就业不充分、劳动生产率低下、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通常采用的划分标准有三种,即发展水平标准、资源标准和制度标准:

(1)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主要是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工业化程度和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

(2)按资源标准分类即按照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资源数量和自然环境等情况对

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由此区分出自然资源丰富国家或自然资源贫乏国家、沿海国家或内陆国家。

(3)按制度标准分类,发展中国家可分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民族主义国家两大类。

7. 特惠贸易协定

【答案】特惠贸易协定是指各签约方之间相互减让关税或实行其他贸易优惠措施,但不将其给予非签约方的贸易优惠协定。由于这种协定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因而一般被世界贸易组织所禁止。但是,如果它能够促进签约方之间的自由贸易,那么世界贸易组织就允许其存在。如下两种方式的特惠贸易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

(1)自由贸易区,各签约方设立对外关税率,但相互之间免除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 (2)关税同盟,各成员国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率,而成员国之间则是“特惠”的。

8. 升值率

来衡量一国货币的升值率。

【答案】升值率是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百分比,可以用汇率变动的百分比

二、综合分析题

9. 描述非预期贬值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国际收支账户的影响。

【答案】非预期贬值使得产出増加,产出増加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去购买外国资产,这会使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外国资产等值增加。

最终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官方储备资产增加(借方项目),非官方储备的私人资产(金融项目)减少(贷方项目)。

另外,由于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使得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用本币表示的价格上升,引起官方储备增加。同时,这一过程将增加中央银行国外资产的价值。中央银行一般创造一个虚构的负债账户来抵消汇率波动对国际储备国内价值的影响。因此,这样一种资本增值和损失将不会自动地影响本国基础货币变化。

10.如果一国的实际汇率变动并不是从经常项目余额为零这一情况开始的,那么该国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将会是怎样的?

【答案】马歇尔-勒纳^件是假定最初经常项目余额为零推导出来的,即使用代替

最初经常项目不为零,则不能这样代替。相反,定义变量

时,

改为:

当Z=1时,即最初经常账户为零时,即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当进口需求弹性小于1即

时,最初经常项目赤字缺口越大,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改善作用越小,反之,最初经常项目盈余缺口越大,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改善作用越大。

11.假设一个国家1990年和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都是100%, 但是通货膨胀1990年呈下降趋势,2000年呈上升趋势,其他情况相同。请问:

哪一年的铸币税收入更多一些?(假设资产所有者能正确预期通货膨胀走向)

而最初经常项目为赤字时,则Z>1。 如果,当最初经常项目盈余当一国的实际汇率变动并不是从经常项目余额为零开始的情况下,最终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