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917中国近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因为:
(1)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2)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压迫和剥削的痛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人民的极大支持下,中国不仅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得到了人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是中国人民的正确的选择,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2.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 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勇敢作战。
c.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a.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b.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日后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a. 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b. 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而,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b. 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资政新篇》提出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第二,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 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 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第三,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教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的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c. 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
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地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
二是政治上,任人唯亲,王权与神权结合,逐渐封建等级制度化。
三是文化上,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先是全部笼统地加以排斥,后来则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
d.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走私,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分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②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十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
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一百多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4.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