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968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权变理论
【答案】权变理论是把环境变化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该理论认为:环境是影响管理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应,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L , F , S )。式中,E 表示领导的有效性; L 表示领导者; F 表示被领导者; S 表示环境; f 表示函数关系。
权变理论的三种代表性理论:
(1)费德勒模型。该理论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2)情境领导理论。该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
(3)领导者参与模型,提出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任务的结构。
(4)路径一目标理论。它认为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以及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包括指示性、支持性、参与性、以成就为目标四种领导方式。
2. 马克斯.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有明确的劳动分工; 建立等级体系:对员工的严格选拔和任用: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明确规定
3.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4. 管理原理
【答案】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对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原理。要求管理者必须认清管理系统的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等基本特征。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
(2)人本原理。强调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
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所以要强调人本原理。
(3)责任原理。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适应的责任。
(4)效益原理。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为社会做出贡献。“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两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费与产出的数量比:后者属于“质”的概念,反映产出的实际意义。
5.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BPR ), 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 哈默教授和钱皮博士提出。流程再造的意义是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自从哈默博士提出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定义以来,有许多专家、学者用不同的词来阐述相近的意思。这些不同概述所表示的意义在某些特征方面有所不同,如改变的程度(彻底的还是渐进的)、实施的范围(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潜在的效益和风险等,但它们的着眼点都是企业的流程,希望通过企业流程的再造或再设计,获得企业绩效的改变,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6. 平衡记分片
【答案】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罗伯特·S ·卡普兰和大卫·P ·诺顿创建的一套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它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力一法,关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四个领域,适用十对部门的团队考核。
二、简答题
7. 工作分析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如何在此基础上评估组织对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答案】(1)工作分析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工作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选拔和任用合格的人员;
②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和人事计划;
③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
④提供考核、晋升和作业标准; 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
⑤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
⑥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2)工作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描述; 二是工作要求。
①工作描述。工作描述就是确定工作的具体特征。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工作名称。在进行工作描述时应有其特定的名称,便于记载活动及收集资料。
b. 工作活动和程序。包括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料、机器设备与材料,工作流程、工作中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正式联系以及上下联系。
c. 工作条件和物理环境。包括正常的温度、适当的光照度、通风设备、安全措施、建筑条件,甚至工作的地理位置。
d. 社会环境。包括工作团体的情况、社会心理气氛、同事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应该说明企业和组织内以及附近的文化和生活设施。
e. 职业条件。由于人们常常根据职业条件来判断和解释职务描述中的其他内容,因而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职业条件说明了工作的各方面特点:工资报酬、奖金制度、工作时间、工作季节性、晋级机会、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该工作在本组织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等。
②工作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的工作程序和技术的要求、工作技能、独立判断与思考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知觉能力、警觉性、操作能力(速度、准确性和协调等)、工作态度和各种特殊能力要求。职务要求还包括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生活经历和健康状况等。
(3)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
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企业每年平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
②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要求计划对自然或非自然的管理干部减员进行补充。
③组织发展的需要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活动内容的日益复杂,管理工作量将会不断增加,从而对管理人员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计划组织未来的管理干部队伍,还须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8. 你认为大学能引进目标管理的方法吗? 为什么?
【答案】我认为大学教育并不适合引进目标管理的方法。原因解释如下:
(1)目标管理是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在此以前,追求工作的成果与尊重人一直是所有管理方法难以解决的矛盾。目标管理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思路,即把制定目标和考核成果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将实现目标的过程留给员工,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具体的作法是:通过制定和分解可考核的目标,将责任明确地落实到每个员工身卜; 减少实现口标过程中的拧制,让员工自主发挥; 通过严格的按目标考核工作结果和按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激励员工自觉追求目标。几十年来,目标管理因其特有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并在那些成果容易衡量、目标比较单一具体的系统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