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司马迁《史记》从_____开始记史。

【答案】黄帝时代

【解析】《史记》共130篇,记载犷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且《史记》采用的是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2. 中国思想史上,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3. 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个圆形、两耳、深腹、三足的_____。

【答案】毛公鼎

【解析】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的“毛公鼎”。其形状为半球腹,三足两耳。铭文多达499字,内容为周王为了周室中兴,命其重臣毛公忠心辅佐周王,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意铸鼎记录此事。

4.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和《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鲁迅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

5. 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目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二、名词解释

6. 洗三

【答案】“洗三”,又称“三朝”,是中国汉族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庆贺仪式。在这之前之后,小孩的父亲要向岳父家报喜,所携带的礼物常暗示婴儿性别,如连云港一带以“喜蛋”数目为标志,若生男用单数如89, 99等,若生女用双数如56, 66等。产房或临街门口挂红布、桃枝等物,表示婴儿降生,向乡邻报喜。这一习俗产生很早,《札记》就有生男“设弧于门左”,生女“设悦于门右”的记载。“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人进口的仪式,也是标志新生儿脱离母体降生人世的象征性仪式。北方多用热水浸泡艾叶、花椒等,由老年妇女为婴儿擦身,认为这样做可以去掉胎气。有的地方在给婴儿洗澡时还要唱喜歌,预祝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读书做官,出人头地。

7. 南陈北崔

【答案】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缓,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二人均擅长人物画。“南陈北崔”又以陈洪缓最负盛名。陈洪缓号老莲,在卷轴画创作与版画创稿方面卓有建树,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叶子是行酒令用的酒牌)、《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等。所绘人物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以艳衬雅,水石并用,富有装饰意趣。出神入化,尤善“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陈洪缓还擅长工笔与写意花鸟,作品有《杂画册》、《莲石图》等。崔子忠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颇有新意,代表作有《伏生授经图》、《云中玉女图》等。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揉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

8. 昭陵六骏

【答案】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昭陵北阙的一组纪念性浮雕。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青验、什伐赤、白蹄乌等。六骏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的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驭者为其拔箭医治的瞬间,具有情节性。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三、简答题

9. 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杜甫是一位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呈现出独特而鲜明诗歌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

(1)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

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枪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萧散自然的风格

除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他的风格。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一)“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

(《徐步》)“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这些都是萧散心境、闲适情趣的产物。这类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绝句漫兴九首》也是如此。

10.以某个具体人物形象为例,简要说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答案】《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梁山好汉的英雄群象,其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林冲一开始委曲求全,高球父子在野猪林未能结果林冲之后,仍未死心,又派陆谦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教头面对高依一伙的步步进逼,终于从原来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变为奋起反抗、杀仇泄愤,走上了反抗道路,自此,林冲雪夜上梁山,开始了他落草水泊的英雄生涯。

(2)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体现了鲁提辖的粗中带细; 李透粗中带莽; 武松粗中带气。

(3)在情节进行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其发展变化

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作者很注重人物的出场亮相,常常让人物一出场便马上进入行动。作者又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来充分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还善于在故事的进程和环境的转换中,逐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