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库>卫生法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A . A.艾滋病与钩端螺旋体病
B . B.登革热与炭疽
C . C.布氏杆菌病与梅毒
D .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 . E.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

可用于抗晕动病和抗震颤麻痹的药物是()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甲溴阿托品。 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贝那替秦(胃复康)。 硝普钠降解的主要途径是() 氧化。 光降解。 水解。 异构化。 细菌鞭毛的作用主要是()。 与抵抗力有关。 与分裂繁殖有关。 与运动有关。 与黏附有关。 与变异有关。 与药物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催化其降解反应时,如果降低溶剂介电常数,则反应速度常数k值() 增大。 先减小、后增大。 下降。 先增大、后减小。 可用于小儿遗尿症的中枢兴奋药是() 咖啡因。 哌甲酯。 回苏林。 尼可刹米。 洛贝林。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了解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较原1989年版《传染病防治法》的变化之处。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