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媒介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

【答案】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服务的实现。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 分配传播资源; 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在广播电视领域,由于空中电波频率是一种有限的公共资源,许多国家一般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实行分配制和特许制,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电波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混信,另一方面也是为犷使作为公共资源使用者的广播电视机构向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此外,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H.H. 弗里德利克曾经归纳了美国各种法律和政令中严格限制或禁止传播的七种内容,包括名誉诽谤、侵犯隐私、淫秽色情、国家和国防机密、虚假广告、世界共产主义宣传、外国人在美国的政治宣传等。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巫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2. 简述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答案】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又称伯明翰学派,该学派继承了葛兰西、阿尔都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阿尔都塞的关于大众传媒是从事“合意”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的观点,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1)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S. 霍尔、D. 莫利等人为代表。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基本观点

霍尔等“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因为它有一种“赋予意义”(signification )的独特功能。大众传媒通过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结构化等活动,每日每时地都在为社会事物赋予这样那样的“意义”,但“赋予意义”活动并不是客观中立的,其背后有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驱动。资本主义媒介的一种突出倾向,就是把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作为似乎得到广泛社会“合意”的普遍利益加以提示。

简单而言,“文化研究”学者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①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权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②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③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meaningsystem )结合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的”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而言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④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作出多种多样的理解。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preferredreading ),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 二是妥协式解读(negotiatedreading ),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 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oppositionalreading ),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出完全相反的理解。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文化研究”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分析(textanalysis )和受众调查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后者则是为了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了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3.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舆论导向”吗? 这两者间有什么异同点?

【答案】“议程设置”功能与“舆论导向”有一定的理论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对两者间异同的分析如下:

(1)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不等于“舆论导向”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议程设置”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势力对舆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过程。

中国的“舆论导向”研究认为,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媒体具有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这一功能包括反映舆论、影响舆论、组织舆论、代表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是吸引群众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中国媒体不但不否认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且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仟务。

(2)“议程设置”功能与“舆论导向”的异同

①二者的理论联系。“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都是关于大众传媒功能的理论。“议程设置”功能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因此,“议程设置”对于详细考察“舆论导向”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②二者的不同点。与资本主义社会媒介的“议程设置”相比,舆论导向的含义更广泛一些,它包含了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为的全面引导。

4. 简述世界新闻传播的小平衡状态。

【答案】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

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异常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反之,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基础与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a. 某些大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打着一场“无硝烟的电子战争”,借助无孔不入的传播工具从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b. 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量的获取能力。新传播技术领域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

(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媒介和设备,垄断了世界新闻的采集和发布市场。来自发达国家的新闻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新闻,不仅数量少,而且很难为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介接受。所以国际市场上的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北”流向“南”o

(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

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并不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播报新闻的。它们按照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制新闻,因此报道内容存有很强烈的主观观念。如不惜笔墨着重刻画发展中国家的危机、暴力、灾荒、动乱,让人觉得那里毫无生气、落后愚昧。它们播发的新闻评论,往往包含明显的政治倾向,常常对发展中国家的事务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