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大学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乾隆花园

【答案】乾隆花园是是乾隆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他养老休憩,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年),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西北角,为四进院落。

2. 里坊制

【答案】里坊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它在春秋至汉代得到确立。里坊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单元,其平面接近方形,外包土墙,内有街巷,设有坊门。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4. 牌坊

【答案】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5. 以材为祖

【答案】以材为祖是《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建筑预算定额,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

6.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7. 分心斗底槽

【答案】分心斗底槽是是宋代殿阁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简称分心槽,是指用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空间分为前后两个相同的部分,一般用作殿门处理。

8.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二、选择题

9.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几句话精辟地论述了( )。

A. 空间与使用的辩证关系

B. 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

C. 有和无的辩证关系

D. 利益和功用的辩证关系

【答案】B

【解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这句话是来说明建筑从组成角度分析,是由有形的实体与无形的虚空形成的空间,精辟地论述了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

10.下列前廊建有“飞梁鱼沼”的是( )。

A.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B. 芮城永乐宫三清殿

C. 太原晋祠圣母殿

D.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答案】C

【解析】太原晋祠圣母殿前有一方形水池(即鱼沼),池上架设一座十字形桥梁,它的结构是在水池中立石柱,柱上置斗拱梁木,覆以地砖,称为飞梁。这种巨梁的结构形式是我国已知的惟一的现行实例。

11.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谁?( )

A. 杨庭宝

B. 梁思成

C. 吕彦直

D. 庄俊

【答案】C

【解析】A 项,杨庭宝与梁思成齐名,在建筑界享有“南杨北梁”之誉。B 项,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建筑教育工作,并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其著有《梁思成文集》四卷、《清式营造则例》。C 项,吕彦直是年轻的建筑师。他因31岁设计了中山陵而名声鹊起,后来他又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等。D 项,庄俊主要设计作品有天津扶轮中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金城银行等。

12.《营造法式》编修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B. 推行设计施工的标准化、模数化

C. 促进传统营造技艺在工匠间传授

D. 总结古代匠人经验,记载传统技术成就

【答案】A

【解析】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颁布的《营造法式》,内容包括了“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及各工种的功限料例,附有图样。全书共34卷,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术书,作者是宋代的将作监李诫。《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13.承德“外八庙”中模仿布达拉宫修建的喇嘛教寺院是( )。

A. 普佑寺

B. 普乐寺

C. 普陀宗乘庙

D. 须弥福寿庙

【答案】C

【解析】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建的“外八庙”,结合地形,仿建布达拉宫等藏式建筑. 融合了汉藏两式建筑而有所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承德外八庙中汉化建筑风格的普佑寺、普乐寺中含有喇嘛教的元素,明确仿造布达拉宫的建筑是“普陀宗乘庙”,须弥福寿庙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14.中国古代室内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席坐时代的低矮尺度,普遍因垂足坐姿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这一变化发生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