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十五节病毒性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正确的是哪项?()

A . 少尿期限制入水量,一般是前1日的出量加400~500ml
B . 休克期的扩容原则是:一早、二快、三足量
C . 发热期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
D . 少尿期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导泻,以减少含氮物的吸收
E . 多尿期应补充足量液体

患儿,男,7岁,因不规则发热伴颈部肿块1月余,活动后气促,偶伴双膝关节痛1周来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结核病史。查体:T37.8℃,P110次/分,R35次/分,BP95/60mmHg,皮肤无皮疹及水肿,结膜无充血,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或较硬,部分融合成片,边界不清,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底呼吸音减低,无啰音,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肝脾无大。为明确诊断,应做检查包括() A.血常规。 胸部X线平片。 PPD试验。 ESR、抗"O"、CRP。 颈淋巴结穿刺,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EB病毒相关检查。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主要处方是()。 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百会、气海、血海、内关、中脘。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中脘、内关、丰隆、解溪、头维。 神门、肾俞、内关、关元、足三里。 女,19岁。慢性肠炎多年,近日因食冷饮,大便次数增多,每清晨4点左右腹泻,便质清稀,伴不消化食物,残渣。病人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而润,苔白尺脉沉弱。辨证为() 脾气虚。 脾阳虚。 脾虚下陷。 脾肾阳虚。 肝脾不调。 叶天士认为,三焦之邪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在哪些脏腑()。 脾。 肺。 募原。 肠。 胃。 属中药煎服方法的是()。 先煎、后下。 另煎、烊化。 包煎、泡服。 煎汤代水。 喷雾、含化。 下列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正确的是哪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一般持续5-6天,可自行退热,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解热镇痛药有对抗前列腺素作用,引起肾小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减少肾血流量和促进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加速病情进展。此外非甾体消炎药还可加重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因此应避免使用。低血压主要是由于大量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所致,纠正休克主要通过补充血容量,通常使用右旋糖酐10(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平衡盐液,本期持续时间短,通常为1~3天,很快进入少尿期,在少尿阶段,外渗液体又重新回流入血管内,使循环血量增多,因此在低血压期如果补液过多,加上病人尿量少,很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容量综合征,出现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因此,休克期补液宜适量,使收缩压维持在13.3kPa(100mmHg)上下即可。少尿期出血现象常很突出,甚至可引起消化道出血,通常处理是输血或输血小板,口服去甲肾上腺素(等渗氯化钠液稀释)或口服或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导泻虽可伲进尿素氮从肠道排出体外,减轻氮质血症,但导泻药大多刺激肠蠕动,不利于止血,应避免使用。多尿期治疗主要是补充足量液体和钾盐,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