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第三军医大学应用心理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不准确的知觉。

A. 幻觉

B. 感觉

C. 错觉

D. 妄想

【答案】C

2. 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执勤以前最好戴上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这是因为红色眼镜可以( )。

A. 加快明适应过程

B. 加快暗适应过程

C. 减轻视觉后像

D. 消除视觉掩蔽

【答案】B

3. 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答案】C

【解析】双盲法就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污染的方法。恒定法是使额外交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 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平衡法是指通过平衡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额外变量的效果予以抵消平衡的方法。

4. 在用差别闭限法制作等距量表时,作为等距单位的是( )。

A. 最大可觉量

B. 最大可觉差

C 最小可觉量

D 最小可觉差

【答案】D

【解析】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差别阈限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用任何一种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并以此为量表的起点; 然后以绝对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一个差别阈限; 再以绝对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差别闭限……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差别阈限都称为一个最小可觉差,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没有最大可觉量、最大可觉差和最小可觉量等这些专业术语。

5. 在一个3×2的混合实验设计一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

A.30

B.60

C.90

D.180

【答案】C

【解析】在这个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说明共有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同样的被试。因此,三个实验组共需90名被试。

6. 具有多个刺激和多个反应的是( )。

A. 单被试设计

B. 辨别反应时

C. 选择反应时

D. 简单反应时

【答案】C

【解析】多个刺激对应多个反应的反应时是选择反应时,包括基线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简单反应时是单个刺激对应单个反应的反应时,仅包括基线时间。辨别反应时是仅对多个刺激中的一个做出的反应的反应时,包括基线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

7. 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试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

A. 历史

B 选择

C 成熟

D. 亡失

【答案】C

【解析】随着时间流逝,被试内部结构发生的变化属于成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择指由于被试的选择的偏差所导致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历史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亡失是指在较长时间的实验周期中,由于被试退出实验或死亡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发展心理学的纵向研究中经常发生被试的亡失。

8. 大多数人不喜欢用报纸去擦汽车的挡风玻璃是( )的一个例子。

A. 觉知感

B. 系统类比

C. 功能固着

D. 顿悟

【答案】C

9. 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以( )为横轴。

A. 击中率

B. 虚报率

C. 漏报率

D. 正确否定概率

【答案】B

【解析】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根据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

10.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

A. 布生(Bibson )

B. 考夫卡(Koffika )

C. 惠特海默(Wertheimer )

D. 鲁宾(Robin )

【答案】D

【解析】图形与背景的区分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

11.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

A. 自由回忆法

B. 对偶联想法

C. 系列回忆法

D. 延迟部分报告法

【答案】D

【解析】斯伯林用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其实验程序是,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向被试呈现如下12个英文字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相应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局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当视觉刺激消失后,立即给予声音信号,被试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个。斯伯林认为感觉记忆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