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2. 梭柱
【答案】梭柱是指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的柱子。《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分三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六朝至宋期间,它主要在官式建筑上出现,明代江南民间某些建筑仍采用梭柱。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雕刻是我国现知最早的梭柱现象。
3. 材
【答案】材是宋代建筑之中的计量单位。
4. 举折屋面画法
【答案】举折屋面画法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折,是指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使得的屋面横断面成折线。它的作用是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举折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
5. 枋心
【答案】枋心是指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用色彩、油漆在梁、枋、斗拱、柱、天花板等处刷饰或绘制花纹、图案乃至人物故事等,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増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6. 上海沙逊大厦
【答案】上海沙逊大厦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新沙逊洋行投资兴建的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后来上海开设分行。1929年9月落成新楼。大楼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是外滩的一个显著标志。其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
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7.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8. 佛光寺
【答案】佛光寺是指位于山西佛光山腰的佛寺,其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成于晚唐的大殿、金代的文殊殿、唐代的无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经幢。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其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庑殿。
二、选择题
9. 太和殿是清朝皇宫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下述对它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
A. 和玺彩画,汉白玉台基,大理石铺地
B. 重檐庑殿,十一开间,和玺彩画
C. 重檐庑殿,三层台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D. 面阔十三开间,进深五间,三层台基
【答案】B
【解析】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太和殿是“金砖”铺地,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之一。
10.北京恩济里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的规划结构方式是( )。
A. 成街、成坊的布置
B. 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
C.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
D. 混合结构
【答案】B
【解析】1980年代建成的北京恩济里小区使“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这一规划模式得以深化和发展。
11.梁思成先生提出文物建筑维修的原则是( )。
A. 古为今用
B. 整旧如新
C. 修旧如旧
D. 复原重建
【答案】C
【解析】建国初期,针对北京城市的建筑,梁思成先生认为应该保护历史文化,在旧城周围建设新的行政、生活中心,对文物建筑维修也应修旧如旧,保持原有风貌。这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文化建筑保护采取的方法。
12.宋代的砖石塔比唐代的砖塔在结构上的进步表现在( )。
A. 宋塔比唐塔高
B. 宋塔有塔心柱
C. 宋塔贴面砖
D. 宋塔用多边形平面,双层塔壁,石蹬道
【答案】D
【解析】唐塔多为方形平面,单层塔壁,用木楼板及木梯,对结构刚性及防火均不利;宋塔用多边形平面,对抗风压及耐碰损也有好处,且可增大登临眺望时的视野,另采用双层塔壁,石磴道,加强了刚性及防火能力。
13.櫸间斗拱是指( )。
A. 柱头斗拱
B. 补间斗拱
C. 转角斗拱
D. 以上皆不是
【答案】D
【解析】襻间斗拱位于檐内各柱间的,其作用是连接各梁架之间,目的是使构架更稳定。
14.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
B. 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C. 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
D. 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
【答案】B
【解析】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中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