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的需要表现的五个层次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表现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要,如入身安全、职业安全; (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 (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 (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
2. 新闻客观性
【答案】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3. 新闻信息
【答案】新闻信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所传播的信息,只是信息世界中极少的一部分信息,即含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由新闻信息观入手,几位学者对新闻提出了新的定义:①新闻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 ②新闻是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 ③新闻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这些定义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新闻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信息的传受活动,新闻信息才是新闻传播的本质规定。
二、简答题
4. 辨析:新闻传播己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因此,新闻传播的首要功能必然由信息功能转向娱乐功能。(武大2007年研)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消费主义是20世纪20, 3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体系。消费在个人生活中占据主要部分,成为生活的主要意义和目的,消费与人的关系比生产与人的关系更密切。它通过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的需求、不断刺激被煽动起来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