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血液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女性,18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紫癜2周,舌尖可见血泡,双下肢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及,胸骨压痛阴性,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0×109/L,分类中性0.24,淋巴0.75,嗜碱粒0.01,血小板22×109/L,网织红细胞0.001,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炎,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脾功能亢进
B .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 淋巴瘤
D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 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男性,29岁,低热,酱油色尿2月,体检巩膜黄染,贫血面容,肝脾不肿大,血红蛋白73g/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4.4×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15,尿隐血试验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DIC。 急性红白血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缺铁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不是真性囊肿的是() 角化囊肿。 球上颌囊肿。 始基囊肿。 牙源性钙化囊肿。 表皮样囊肿。 对口腔颌面部鳞癌化疗药物可选用() 争光霉素+长春新碱+喜树碱。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 争光霉素+长春新碱+氨甲蝶呤。 氟尿嘧啶+环磷酰胺+丝裂霉素。 争光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 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可分为()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粒细胞分叶多。 MCH=32Pg。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粒细胞左移。

患者,女性,18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紫癜2周,舌尖可见血泡,双下肢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及,胸骨压痛阴性,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0×109/L,分类中性0.24,淋巴0.75,嗜碱粒0.01,血小板22×109/L,网织红细胞0.001,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炎,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