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821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

2. 系统理论

【答案】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山戴维·伊斯顿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3.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4.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

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5. 对策论

【答案】对策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

6.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7. 责任机制

【答案】在民主的社会中,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的,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民主政治既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更是责任政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主制度的根本便是责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人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责任系统,其中政府组织行使其职权,而公民则允许政府组织如此行事,但条件是不得滥用职权以及行为能够承担责任。责任机制是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责任机制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确保途径是指宪法、法律、行政规章所明确的责任归属机制,如上级行政命令、议会的立法、法院的判决。非正式确保途径指责任的要求起源于个人伦理道德、公民偏好、政治过程等。主要的责任机制有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司法控制等。

8.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政策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政策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多角度分析? 利用多角度分析应注意什么?

【答案】多角度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多重认识,以获得对政策问题的看法及解决的途径,是一个集成型的综合分析方法。利用多角度分析应注意:

(1)要在不同行业而不是简单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组合基础上形成专家队伍,因为它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机会,正确评价方方面面的观点。

(2)要在不同角度的观点之间考虑寻求平衡。

(3)与技术角度分析不同,从组织与个人角度分析问题所获得的结果是不可重复的。

(4)选择与交流的内容相适应的交流手段,如口头简况介绍与情况说明方式适用于持组织、个人观点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而模型、变量分析等表达方式适用于那些持技术观点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5)要综合地把各种观点推荐给政策制定者,但又必须指出从技术、组织与个人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及其相互联系。

10.政府再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政府再造是指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非官僚化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与活力、以市场及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政府。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背景,从某种角度来讲,政府再造是政府因应外在环境变迁而求适应的一个过程。具体分析,当代政府再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角色膨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十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理很多事情,但是问题层出不穷,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2)财政状况恶化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导致政府支出不断膨胀,这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政能力的支持,但是7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影响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人民纳税负担严重,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财政赤字,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小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不断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

(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加剧

20世纪的国际经济自由化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迫使一个国家不仅必须和他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协调,政府还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以更强的能力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